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要求标准不断提高,乳制品已经走进广大百姓生活,成为了生活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什么样的乳制品才算是健康呢?12月13日,鲜奶企业高峰论坛在蓉举行,新希望、蒙牛、伊利等来自各地的20余家乳企齐聚一堂,参加一场名为“好鲜奶·新鲜盛典”的绿色健康论坛,由此发端,一场意味着乳企生产、销售的变革逐渐拉开序幕。
适应市场需求
乳业生产面临转向 近年来,乳业发展快速。产业逐渐从粗放型向技术型转变,企业生产、管理等一系列基础建设不断升级转型,出奶总产量已连续实现3个1000万吨跨越式发展,现在正向着4000万吨产量迈进。“我们为过去的发展感到欣喜,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乳业总产值和乳产品消费依然落后很大一截。”奶业协会副会长谷继承表示,“自2008年后,我国奶业经过3年的整顿和振兴,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奶牛存栏和产量保持增长,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加大,奶业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乳制品产量和刚性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但细观消费市场,我们发现,常温奶(条件为137℃-140℃,保温3-4秒,保质期1-8个月)依旧把持大半江山,在液态乳品行业中占到市场份额的70%以上,而这种奶在过程中往往营养损耗较大。而在欧美等国家,占据市场份额90%以上的液态奶消费都是巴氏奶(温度通常为72℃-75℃,15-20 秒,也有采用85℃,8-15秒的,需低温储存,保质期2-15天)。
“随着消费者对液态乳品新鲜质量要求的不断攀升,现代乳企必须适应市场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从奶源基地建设到质量检测,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对乳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谷继承谈到,“但同时,这又是一个的消费市场,对于企业也是难得一遇的发展良机。”
企业转型升级
生产服务再上台阶 由于巴氏奶需要低温储存,且保质期有限,这也预示着产品销售半径将控制在300公里以内,且对于运输、保存的冷链环节提出更高要求。
“北京三元液态奶将重点销售范围圈定在北京、天津及河北,我们始终坚持立足本地及周边地区,通过送奶入户等销售模式,切实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新鲜的鲜奶制品。”北京三元乳业负责人介绍。
同样,在福建,长富乳业更是不断打造稳固的渠道管理系统,构建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通过配送入户的方式将产品送至客户家中,同时将客户资料电子入库,坚持做好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
作为四川乳业的龙头企业,新希望乳业集团总裁席刚提出“三个回归”,即“牛奶价值的回归”——强化“鲜”半径,完善“鲜”链条,重回天然,回归“纯、真、鲜”;“市场秩序的回归”——物有所值,让消费者买得起、买得值、乐得买;严格监控,让业绩为质量让步,制度为质量让步,发展为质量让步;公平竞争,坚持做到诚信、透明、互惠、竞合;“社会责任回归”——公共利益放大,牧场选址严苛,奶农利益共享,资源合理利用。
为产品质量,企业在做好配送入户的订配用户外,还将积极与销售终端进行合作,通过完善冷储藏设备等措施零售产品的质量。
刚性消费需求
巴氏奶未来市场 2000年以前,巴氏鲜奶占70%的市场份额,此后逐年下滑,2008年下滑到仅占18%的市场份额,受三聚氰胺等事件影响,我国乳制品质量近年来饱受质疑,消费者也开始重新了解并逐渐认同巴氏鲜奶,巴氏鲜奶的销量近年来以每年35%的速度快速增长,2011年巴氏鲜奶市场份额占比回升至25%,2012年巴氏鲜奶所占市场份额有望突破30%。而据业内人士预测,2013年,液态乳制品需求量有望增长到约350亿升。的刚性消费市场,以及消费者对于鲜奶消费需求增加,巴氏奶迎来了“黄金发展的十年”。
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多家购物中心及超市,发现鲜奶已经逐渐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选择。而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几乎所有消费者为关心的就是产品的新鲜品质。
“喝牛奶就是因为看中其营养价值高。”长期购买华西巴氏24小时鲜牛乳的张小姐告诉记者,经历三聚氰胺等一些乳品事件后,他们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特别是新鲜,不含添加剂成分。所以不愿意买一箱放在家,宁愿每天定时购买,看了生产日期,至少心里觉得舒服。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大多数人也并不了解什么鲜奶,往往只是通过看生产日期来进行判断的,在选择中存在某些误区。“消费者有选择巴氏奶、奶甚至还原奶的自由,但是乳企提供的商品,应该明确写上是鲜奶还是还原奶,还原奶加了多少,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长兰明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