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小蘑菇 写就大文章

2018-08-095888.TV 食品协会

3米高的大棚里,一排排一尺多长的食用菌包摞得整整齐齐,袋子两侧开口处伸出一簇簇蘑菇,鲜嫩肥厚,散发出阵阵清香。

3月28日,在山西高平金田农业有限公司操作间里,10多名工人正在争分夺秒地装置蘑菇包。公司负责人、高平“蘑菇大王”许俊勇说,工厂化发菌、智能大棚转色、保温大棚出菇实现了周年生产,占地1500亩香菇大棚每年可“吃”掉废弃果木渣上万吨,产值达到1亿多元,纯收益超1000万元。从一个只会种田的农民,到有名的“蘑菇大王”,他感谢的人是常明昌。

黑脸,阔口,亮额,头发稀疏,抽烟,喝酒,健谈,快人快语。这就是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师德标兵、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常明昌。1985年,大学毕业后到农大工作。刚走上工作岗位,他就想: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才符合自己教师的身份?结合所学和所任教的食品系,他把食用菌栽培作为研究方向。为了做发菌试验,他推着小平车,起早贪黑,走街串巷收购罐头瓶。他因陋就简,找块空地,挖几条地沟,盖上塑料布,原创了“常氏”菇棚。在又潮、又闷、又热的菇棚中,他烧火、调湿、保温,比照顾刚出生的婴儿都上心。

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此后的20多年时间,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食用菌栽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18篇,出版着作10部;主编“十一五”规划专科教材《食用菌栽培》和本科教材《食用菌栽培学》;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省高校产业化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等16项课题,成为我国食用菌栽培的学术权威。

去年我省遴选今后着重打造的7条产业链和创新链,食用菌成功入选,这给我省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人们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常明昌尤为兴奋,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统计,我省农业生产,全年可产生416万吨玉米秸秆,利用其中的一半栽培食用菌,再将其中10%的产出进行初加工,10%的产出进行精加工,总共可产生300亿元的经济效益,这将极大地推进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益提升。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