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先生”的创新梦

2018-08-095888.TV 食品协会

在山西农业大学,一提起“蘑菇先生”,大家都知道是指常明昌教授。30多年来,常明昌教授致力于食用菌的栽培和研究,在小蘑菇上搞出了大学问。如今,他已是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先后获得“科技扶贫十五年杰出贡献者”、“小蘑菇新农村行动突出贡献者”、“师德标兵”、等称号,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1985年,大学毕业后的常明昌来到山西农业大学,开始了自己的“蘑菇”生涯。

当初为了发菌试验,常明昌推着小平车走街串巷收罐头瓶,饿了就啃一包3角8分钱的方便面。为了早日出菇,他在一块空地上挖了几条地沟,盖上塑料布,这便是初的菇棚。他全天守在潮湿、闷热的菇棚中,喷水增湿,像精心照顾要出生的孩子。常明昌说:“当时看到一串串、一托托洁白、鲜嫩的蘑菇长了出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1999年,常明昌来到贫困县——临汾市安泽县蹲点扶贫。他发现这个山区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林地资源,适合大规模产业发展蘑菇种植。于是,他每天穿梭于大棚之间,手把手地帮助农民陆续建成30个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曾经被用来烧火的树木枝条、玉米芯、秸秆、锯末等,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财源,每年为安泽县新增产值4000万元。两年来他累计行程达6万余公里。期间,他创建了我省的香菇生产基地。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有责任引进进的技术,农民转变生产方式。这个头我必须带!”这是2000年常明昌到福建泉州考察食用菌现代化生产车间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抉择。

现代技术摆脱了传统食用菌栽培受气温等自然条件的束缚,全年生产、高产。常明昌很心动,但在山西行不行?投资很大,如搞砸了,多年的积累就化为乌有。反复思考后,他决定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建设了我省个现代化的食用菌工厂化车间。从2005年至今,他率团队先后帮助31家企业建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有6家、上市企业两家。2010年,我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后,食用菌产业由2009年的总产量9万吨、产值5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总产量27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5年增加3倍多,使我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水平走到了前列。他被业内誉为“山西省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奠基人”。

今年8月,他率领团队与高平市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广灵县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三位一体”香菇周年化生产技术和“高寒地区夏季花菇栽培技术”又通过省级鉴定并达和先进水平,这对推动我省香菇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常明昌认为,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不仅要教好书、育好人,更要培养、启发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

作为学科带头人,常明昌在率先开创食用菌人才本科教育。他先后主编了多本教科书。在他的指导下,2012年“蘑菇王子”黄超荣获“就业个人”称号,并受到时任国家的亲切接见;2014年山西农大应届毕业生江利斌荣获“第九届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受到副刘延东的接见。

今年,山西农大首届食用菌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33人,取得29人被录取的好成绩。

坚持走农科教、产学研和科技扶贫相结合的道路,用小蘑菇撑起大事业,这就是“蘑菇先生”常明昌30多年执着追求的梦想。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