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乳制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新年个会议——“乳制品行业质量工作会议”。来自乳制品生产企业和主流媒体的代表近150人出席了会议。国家食药总局监管一司二处处长李祥章、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局副处长韩奕、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有关专家和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对在2016年度婴幼儿乳粉主流品牌质量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24家企业进行了表彰。会议由协会副理事长兼刘美菊主持。
会议指出,2016年,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在行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乳制品质量工作取得成绩,产品质量继续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根据国家监督部门抽检结果:2016年前三季度,乳制品监督抽检共计24581批次,不合格批次62个,合格率99.8%。2016年1—11分,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2402批次,合格2378批次,合格率99.0%。在去年国家监管部门抽检的34大类食品中,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都是水平。
国家食药总局食品监管一司二处处长李祥章就过去一年总局对乳品行业质量监管工作做了总结,并对2017年总局对行业的监管重点做了说明。他在报告中谈到,2016年食药总局加强了对乳制品市场监管力度,对不合格产品坚持从重处罚;开展了对企业的食品生产规范体系的检查工作;开展了对还原奶使用及标识情况的检查工作,对使用还原奶而没有按规定进行标识的企业进行了查处;正式启动了婴配粉注册工作;启动了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标识清理整顿工作。
李祥章处长说,2016年共对22家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进行了体系检查。体系检查是对企业的体检,目的是早发现问题早,防止小病变大病。体系检查对完善质量管理和监控,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极有帮助,是一项及有意义的工作。但去年有2家企业对体系检查不配合不支持,甚至百般阻挠,这样的企业被列入了黑名单。李祥章处长对于2017年监管工作重点做了概括说明,一是要认真按时完成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方注册工作;二是要结合配方注册,认真开展婴幼儿标签清理整顿工作;三是要继续开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体系检查;四是要继续强化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的监督抽查。2017年的检测计划已正式下达,婴幼儿配方乳粉由国家局直接安排检测,所有企业全覆盖,月月抽检。
李祥章处长对一年来,乳制品工业协会密切配合食药总局开展的工作给予肯定。如及时召开政策解读会,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掌握乳业新政;及时反映企业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为行业化解危机;组织企业开展“标签清洁行动”等。李祥章还表示全力支持协会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预审核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局副处长韩奕报告了2016年乳制品进口及质量监管情况,并介绍了在新的一年里质检总局对进出口乳制品的监管重点。他指出:2016年1-11月,进口乳制品200万吨,货值57.9亿美元。首次突破200万吨。从数量上看,不仅超过2015年全年180万吨的进口量,也超过了2014年全年196万吨的进口量。从货值上看,与2015年全年持平,比2014年的81.5亿美元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进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液体乳增加,乳粉减少。
韩奕处长指出,2016年加强了对进口乳制品的质量把关,制定了统一的进口乳品风险监控计划。对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仍坚持当年首批次进口产品全项目检测,2016年共对898个进口婴配产品进行了全项目检测。同时,根据产品检测结果,对屡次出现质量问题的境外生产企业加大管理力度。全年有4家婴配生产企业和一家巴氏乳企业被暂停了注册资格。2016年1-11月,共计退货销毁144批次,330吨,以液态奶和干酪为主,分别为69批次和59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7批次。奶油7批次,乳清粉2批次,原料乳粉未发现不合格情况。从不合格原因来看,产品包装破损有32批次,全部为液体乳;微生物超标24批次,全部为液体乳和干酪,主要是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超标,未发现致病菌;因食品添加剂不合格13批次;因证书不合格或货证不符的23批次;标签不合格8批次;品质不合格44批次,主要是超过保质期。
韩奕处长说,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外交外贸工作需要,继续推进乳制品准入和企业注册工作。2016年,完成了爱沙尼亚、立陶宛、墨西哥的乳制品准入工作,目前可以对华出口乳制品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40个。截止2016年年底,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2158家乳品生产企业获得注册,其中包括19个国家的77个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
韩奕处长表示,2017年将继续配合国家外贸工作的方针政策,帮助国内乳制品企业出口更多产品。
会上,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作了《乳制品行业2016年度质量报告》,报告总结和分析了2016年度行业发展总体形势,产品质量状况,提出了2017年产品质量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