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联合举办了“渔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论坛”.科学院院士、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宣,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水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肖放及副站长、副张文,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伟等出席仪式。来自农业农村部、各地渔业管理部门、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渔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的代表和渔业协会会员等近五百人参加论坛。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
论坛伊始,马毅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为我国渔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科技对渔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六五”末的35%提高到“十二五”末的58%.当前是我国渔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需要渔业科技发挥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渔业科技对推进渔业渔村现代化的支撑和作用,不断提高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现代渔业建设动力。渔业科技工作必须围绕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形成一批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推进渔业科技进步,为我国渔业科技世界渔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水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肖放
肖放就《乡村振兴战略中渔业科技发展新趋势》作了主题报告,她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渔业转型升级提出的新要求、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技术创新和模式的重要方向等三个层面谈了对水产养殖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现代渔业技术创新和模式作用的几点思考。
肖放指出,国家2005年提出新农村建设时,渔业提出了“确保水产品供给,确保渔民持续增收;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渔区社会和谐发展”“两确保、两促进”目标任务。2018年,渔业转型升级推进会提出了“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16字渔业发展目标任务。通过学习领会,我们认为渔业这12年的发展变化,目标任务既是一脉相承又有新的提高。一是从“确保水产品供给”到“减量增收”和“提质增效”.二是从“确保渔民持续增收”到“富裕渔民”.三是从“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渔区社会和谐发展”到“绿色发展”.因此,新时代渔业发展16字目标,反映了渔业产业技术新定位。
肖放指出,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指明,现代水产养殖要做到“健康养殖、绿色发展、节本增效、以质取胜、环境友好、不滥用药。养殖不是越多越密越好、要养殖环境可容纳,鱼也要舒服,科学养殖‘鱼乐园'.”
肖放强调,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许多传统养殖区域划入生态红线范围。在环保相关政策法规的新要求下,传统水产养殖的问题进一步暴露,技术性问题的短板开始显现:一是养殖尾水直排直放。二是不管不顾养殖方式养殖容量,过度追求高密度。三是动保产品使用不规范。四是种业发展质量不高。五是饲料面临转型升级问题。六是疫病防控面临新的压力。七是人的观念和技能转换跟不上新要求、新模式的推进速度。因此,水产养殖技术创新和模式要从5个重要方向入手:一是养殖空间布局。二是先进养殖模式。三是现代水产种业。四是团体标准制定。五是现代化人才培养。
论坛上,科学院院士、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宣,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中渔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伟,就“科技助力产业扶贫,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分享了观点;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三农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利庠,聚焦“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家支招;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辉芬,则以自身企业的成功实践,就“创新现代水产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介绍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