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饮奶仍不足300克?奶商指数调查报告出炉

2018-11-305888.TV 食品协会

9月19日,“公众营养与健康促进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乳制品工业协会、医疗保健交流促进会、荷兰皇家菲仕兰联合发布了《2018年人奶商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人每日摄入量能达到300克及以上的公众只有22.5%,这意味着近八成公众每天的乳制品摄入量达不到标准。

据介绍,该调查通过对20个城市,4136个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调研,从喝奶意识、喝奶知识和喝奶行为三个维度,展现了公众在奶商方面的表现水平和结构特征。而奶商(MilkQuotient)的概念率先在报告中提出,其含义是用来评价正确认识和食用乳制品的能力。

数据显示,2018年人奶商指数得分仅为60.6分,勉强合格。决定奶商的三个维度中,喝奶意识得分超过了80分(82.5分),达到了良好水平,但喝奶知识(53.4分)和喝奶行为得分(48.6分)双双不及格,成为奶商指数的“软肋”。对此,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吴秋林认为,老百姓在健康意识中对喝奶有所认识,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食用乳制品,更重要的是,对于乳制品的食用,公众还没能形成生活习惯。

那么,食用乳制品到底有何益处呢?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教授陈伟表示:“乳制品除补钙之外,还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控制体重、帮助长高等方面益处明显。应该让公众认识喝奶的益处,从而激发喝奶行为。”

针对儿童成长发育中对乳制品的需求,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潘慧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儿童身高发育所需的营养素集中于动物性食物,包括肉、蛋、鱼及作用重要的乳制品,均衡营养能让孩子发挥生长潜能,并终改善成年后的身高。”

其实,早在1988年,《居民膳食指南》中次提出了“300克牛奶计划”,即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饮奶量要达到300克或相当量的乳制品。

但是调查显示,仅有43.1%的公众意识到每天喝奶量要达到300克及以上。所有城市摄入量均不达标。哈尔滨的乳制品实际摄入量,平均每日摄入292克,远高于总体水平((240克),但仍未达每日必须标准;天津、上海、杭州、石家庄、深圳的实际摄入量也都在240克及以上,其它14个城市则全部低于平均水平,尤其是西安和太原,摄入量均为218克,分列两位。

目前,我国公众摄入的乳制品种类主要是牛奶和酸奶,乳制品摄入结构相对单一。经常食用奶粉、奶酪和炼乳的公众比例较低,均不足20%。其中,还有许多公众与牛奶“绝缘”,主要原因是喝不习惯、不喜欢牛奶的口感和味道。

对此,乳品联合会国家委员会宋昆冈认为,市场普遍存在的消费升级对乳制品行业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面对国人潜在的产品多元化需求,近年上市的诸如零乳糖等差异化产品就都是有益的尝试。

作为此次研究的支持方,荷兰皇家菲仕兰高级副总裁杨国超表示, 希望该报告的发布能够让老百姓意识到喝奶的好处,在促进人均乳制品消费增长的同时,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助力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