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目录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食品制作、中药炮制、器具制作等14个门类,上海共计有19个项目入选。
自2017年3月,《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正式发布以来,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是振兴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旨在选取并重点支持一批具备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推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案例,带动范围内传统工艺的发展和振兴。
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重点考虑了面广量大,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南翔小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上海传统小吃南翔小笼馒头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着称,制作技艺极为讲究,经过馒头师傅和、压、揉、搓、掐、擀、捏、蒸,一招一式之后制成的小笼,皮薄却不会穿透露馅,外观光亮呈半透明,造型玲珑如宝塔。经过数代传承南翔小笼依旧延续着其精细的制作技艺、鲜美的口感和的口碑。
南翔小笼馒头发源于上海市南翔镇。1900年,南翔小笼传人吴翔升,带着制作小笼包的师傅赵秋荣来到豫园,在九曲桥畔的船舫厅开设了长兴楼,这就是南翔馒头店的前身。自此南翔小笼在豫园商圈落地生根,时至今日,已有百年之久,店前日日如是的长龙队彰显着它经久不衰的魅力。
今年3月,为了代表上海品牌、提升上海体验,豫园股份下决心启动南翔馒头旗舰店的改造升级工程。这是豫园商城整体改造升级工程的一部分。南翔馒头店的改造预计将在今秋全部完成,在延续百年好味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环境、更贴心的服务,彰显上海传统餐饮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