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国内对奶粉市场的逐渐重视,新开辟出药店销售奶粉模式,不只是出于对奶粉质量的把控,更是为了要提升消费者的信心,但是,真正要让奶粉进药店要真正深入人心,程度发挥作用,还要迈过几道“坎”.

奶企:“奶粉进药店”是趋势
相比于市民,业内对奶粉进药店的反应更为敏锐一些。记者了解到,商务部下属的贸易学会品牌管理中心日前召开了“奶粉进药店座谈会”,会上透露,相关方面计划从今年10月至明年春节,完成“奶粉进药店”北京和江苏试点;到明年春节后,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100个消费能力强的城市扩大试点,完成1万家店的投放;到2015年,再投放1万家店,扩大到400个城市。药店销售奶粉貌似“来势汹汹”.
多家奶粉企业的人士表示并不吻合,盈利前景也不明朗。目前,一些奶粉品牌只是有部分地区的经销商、代理商与当地药店开展合作,作为总部其实并无统一部署,积极性并不高。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奶粉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三个:商场超市、母婴店和电子商务。其中,商场超市占据约6成,母婴店约占3成,电子商务近几年发展较快。而目前存在的少数药店卖奶粉的渠道,在产品价格、种类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等多个方面都不存在优势,销量微乎其微,且渠道开拓维护成本较大,因此未获得绝大多数奶粉企业重视。
不过也有一些奶粉企业对药店渠道十分看重。合生元安徽大区相关人士就告诉记者,上周其邀请了省内50多家连锁药房,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与药房渠道的合作。该人士直言,香港等地过半的奶粉都是通过药房售出,这是一种趋势;且药店售奶粉符合国家政策方向,因此药店渠道还是有理由被看好。
记者了解到,从北京、江苏两地目前的试点来看,多美滋、合生元、伊利、蒙牛等10多个品牌的近百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已入驻药店销售。不过记者了解到,对于奶粉进药店,各家奶粉企业其实态度不一。
药店:期待能形成规模效应
“我们是家申报的药店,申报了4家门店,现在正等待部门审批。”芜湖元初药房总经理助理、营运部部长武威告诉记者,芜湖发布药店销售奶粉试点方案后,他们十分积极。
“我们集团有自己研发的二维码系统,可以直接用于药店上架的奶粉,在技术上有便利。”武威介绍说,每罐奶粉都会贴有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手机等终端扫描,可以很方便地追溯到奶粉的相关信息。他表示,药店销售要遵守GSP(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药店系统无论是进货还是销售,其管理都要比超市更加严格和规范,职能部门的监管也相对比较到位,假冒伪劣奶粉在药店出现的可能性显然要比在其他商业场所低得多。
武威称,不过相比较而言,药店的仓储环境、管理等要求更严格,成本比传统商超要高些。药店销售奶粉初期盈利空间其实不大。只有政策推广达到一定效果,后期量做上去之后,才能形成规模效应。
记者了解到,安庆市相关部门目前尚未有药房销售奶粉的试点计划,但多年来,市场已自发形成药房卖奶粉的情况。安庆仁济堂大药房阮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药店自今年上半年开始尝试上架销售奶粉,但由于市场尚未形成气候,目前销售量一般。
“我觉得药店卖奶粉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我们从厂家直接采购奶粉,取消中间环节,质量,同时与药品一样进行管理。”阮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药店来说,医改对于药品价格的调整,影响行业整体利润。目前药店竞争压力变大,药店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奶粉是个新的盈利领域。不过她也表示,药店销售奶粉还没有经验,国家政策推广普及也存在很多空间,亟待给力。
专家:进药店不仅是做渠道
有药店经营者认为,药店对药品的质量管理较食品更严格,引进药品时都会首先要求供货商提供资质证明,审核通过后才会引进其产品。药店出售奶粉虽然也使用这个标准,但奶粉质量靠药店肯定无法,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源头的管控。
据有关人士表示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措施加强奶粉质量监管。而“药店专柜销售奶粉”作为一个渠道控制手段,对于婴幼儿奶粉质量保障有一定好处。不过,政策还需要很好地实施。
具体来说,奶粉进药店的政策出台后,国家还应尽快出台相关细则来明确规定药店的资质,细化相关的销售主体资格和行为规则。目前,药店水平参差不齐,本身也需要规范。此外,销售环节应建立封闭式的销售渠道,探索建立先行赔付制度和追偿制度,探索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其实,要想真正做到使消费者放心,应在奶源等基础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力争做到从奶源开始,生产、分销直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各环节都、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