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伴随着国内凉茶市场的不断发展,凉茶行业也是迅速发展起来,作为国内的企业霸王集团,在辉煌的2011年,霸王凉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67亿元,占霸王集团总收入的18.8%,成为集团第二大业务,并有望实现霸王集团“洗发水+凉茶”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布局。

但是,在霸王凉茶上市的同一年,霸王集团遭遇“二烷”事件,业绩急转直下,2010年营业额由2009年的17.56亿元降至14.75亿元。需要主业“输血”的凉茶业务因此未能扛下来。3年时间,霸王集团亏损累计达13.8亿元。
“2013年,霸王凉茶业务已经停掉。”霸王集团方面表示,今后,集团将主业重新聚焦到洗发水。根据霸王集团官方的说法,从2013年7月1日起,终止霸王凉茶业务。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霸王的凉茶业务基本上已经停了,“与凉茶相关的业务该收的基本上都收了。”霸王方面的官方说法是,过去几年不断下降的销售业绩,经营状况不理想,是终止霸王凉茶业务的根本原因。
2009年,霸王集团登陆港交所,募资16.66亿港元。2010年4月,霸王推出凉茶业务,同年6月,霸王凉茶开始在市面上销售。起初,霸王凉茶主要在华南地区的四个省份销售,到2010年年底,其销售网络覆盖至。用主业挣的钱,培育副业的做法,在快消品行业非常常见。比如,这些年,加多宝就是用卖凉茶的钱养着旗下的高端矿泉水品牌昆仑山。
“昆仑山上市的头几年,也是不断投入,持续亏损。”某水企负责人表示,经过几年的投入,如今的昆仑山逐渐在打开市场,有望实现扭亏为盈。“在饮料行业,推广新产品的培育期较长,要从广告营销、渠道扩展、市场促销等多方面驱动,就需要母公司大量的资金做后盾。”
但是,2010年7月份爆发的“二烷”事件对霸王集团的洗发水业务产生了毁灭性打击,其负面影响不仅程度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二烷”事件直接摧毁了霸王集团主业的“造血”功能,对尚在培育期的新业务霸王凉茶而言,资金链方面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霸王凉茶板块业务收入急剧萎缩跟霸王集团的策略有关系,刚上市那几年,霸王集团对凉茶的投入力度大,后面几年持续亏损,霸王集团在凉茶业务上开始无心恋战。”国内某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霸王时期在终端投入了大量人力,现在萎缩得太厉害。
2010年上半年,霸王凉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占霸王集团总收入的1%.纵观霸王集团历年财务数据,霸王凉茶业绩的年份是在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67亿元,占到了霸王集团总业绩的18.8%,成为霸王集团的第二大业务。但好兆头并没有持续,此后,霸王凉茶的业绩一路直下。2012年,霸王凉茶销售收入开始大幅下滑,实现营收0.18亿元,同比下降89.5%.到2013年上半年,霸王凉茶的销售收入仅79万元,同比下滑幅度达95%.
霸王集团还在2012年年报中表示,2012年度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霸王凉茶销售额的大幅度下降,因为集团战略重心转向改良和巩固核心产品的商业运营,导致集团大量减少对霸王凉茶业务的投入。而销售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集团洗发水和护肤品业绩的下滑。
霸王集团的主业是洗发水,此前并无食品饮料行业的运营经验,其本身的市场经验不足。洗发水跟凉茶虽然都属于快速消费品行列,但从渠道跟经营管理方面看,两者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做食品的经销商和日化经销商完全不一样,霸王凉茶在诞生的时候,没有借到任何洗发水渠道的优势,所有的渠道需要重新投入。”霸王洗发水的销售渠道在沃尔玛、好又多等商超渠道,而霸王凉茶的渠道基本主要是士多店、批发部、街头夫妻店等流通渠道。因此,无论是各个终端渠道,还是经销商渠道,霸王凉茶均借不到霸王集团原有的优势,需要一一重新投入。
将凉茶业务同样冠名为霸王的做法,也一直被外界诟病为霸王凉茶做不起来的先天原因。“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其日化企业的定位,霸王硬是要将产品线拓展至食品,无疑是行不通的。”食品饮料专家表示,这是霸王凉茶失败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