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第十届奶业大会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奶业的发展,促进奶业行业的交流合作,推进现代奶业建设,交流和探讨健康养牛的知识、技术与经验,谋求牛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奶业协会繁殖委员会于2019年8月27-28日在江苏苏州市成功召开奶业协会第33次繁殖技术学术年会。研讨会由奶业协会繁殖委员会、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主办,苏州素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承办,并得到浙江宁波第二厂、湖南百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先马士商贸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来自荷兰、国内10多个省市奶业协会、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130余位代表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伊始,苏州素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陆宏总经理致欢迎辞。苏州市农委朱临云处长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当前苏州奶业市场需求,相关企业发展情况做出详细汇报。随后奶业协会杨秀文代表奶业协会致辞,她在致辞中概述了当前奶业形势并对繁殖委员会多年来为我国奶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应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赞赏。紧接着奶业协会繁殖委员会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杨利国教授作重要讲话,杨教授首先对各大企业的支持表达感谢,其次明确了奶业协会繁殖委员会的四大任务(联合、协调、服务、宣传)和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即加强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的交流,切实做到相互分享,发现问题,解决完问题,共同进步。此外杨教授表明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提高繁殖力,节本增效,提高竞争力”,并着重指出奶牛繁殖性能对奶牛价值的影响占据着大比例,希望政府、企业等加强繁殖重要性宣传力度,提高奶牛繁殖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他还强调了奶业与农业的初心,希望各界相关行业遵从初心,致力于奶业,共同为奶业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随后奶业界的专家们针对自身的研究领域做了相关的专题报告,首先华中农业大学杨利国教授作了《奶牛繁殖研究进展》主题报告,报告主要从水牛雄性生殖生理与精液保存、水牛卵泡发育与发情排卵调控繁殖理论、繁殖技术、繁殖管理、繁殖障碍等几个方面内容进行展开,杨教授对影响奶(水)牛繁殖因素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营养和饲养管理、遗传、疾病、环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奶牛的饲养水平,切实从多方面给与奶牛养殖化的福利,提高奶牛繁殖性能,从根本上提高奶牛养殖的价值。荷兰动物健康中心高级兽医Snoep先生针对同期排卵和定时人工授精技术方案展开的论述,为奶牛养殖行业提高受胎率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刘彦研究员分享了《奶牛卵巢功能障碍类型解析》,报告中显示1960年至2010年期间奶牛单产持续提高,但繁殖效率却呈下降趋势,实验数据表明妊娠率的下降导致奶牛产犊间隔增加,直接影响着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奶牛繁殖障碍众多影响因素中卵巢功能障碍占据70%-80%左右,因此,重视奶牛卵巢功能尤为重要。刘彦研究员从卵巢功能障碍分布调查、卵巢功能障碍B超诊断、卵巢功能障碍分子机制解析等方面汇报并发现卵巢囊肿在卵巢功能障碍中占比高,为解决奶牛繁殖障碍问题提供了精彩的参考意见。之后吉林大学周虚教授以“降低奶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实践及机制研究”为题介绍了当今规模化养殖中奶牛群体性疾病里乳房炎为奶牛贵疾病之一,乳房炎疾病对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而言意义非凡。资料显示氨严重破坏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理功能,而黄芪等中所含的活性分子,如黄芪甲苷可以阻隔氨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有效奶牛乳房炎疾病。
之后北京奶牛中心麻柱主任、江苏农科院施振旦教授、素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范惠杰顾问、华中农业大学阿地力博士后、广西水牛所邓廷贤研究员、先马士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张华林经理、上海景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顾问吕俊、扬州大学博士张强、山东卓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云翔、宁波第二厂李伟等10余位专家以及生产管理人员分别就各自领域进行了精彩的报告,报告内容丰富,涵盖性别控制、繁殖调控、精液品质控制、定时输精、分子育种、卵巢功能障碍、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内容新颖,展示了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和新技术,会场座无虚席,交流氛围浓厚,效果良好。
本次会议形式多样,坚持“五结合”,即学术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大会交流与疑难点解答相结合,学术报告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科研院所与生产单位相结合,技术推广与产品展示相结合。会议向大家呈现了一场丰富的学术交流盛宴。
会场学术交流气氛浓厚,同行间碰撞出学术火花,解决了部分生产实际问题,推动奶牛行业迈进一个新的高度,期待明年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