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对于国内的茶叶市场来说,是一个不平静的时期,随着国内出台的“八项规定”对茶市的影响蔓延至今,茶市的走向是平民化还是化?2014年将有更多茶企进军网络领域,天猫等网络商城里茶叶店急速递增,以微信、微博等其他方式作为营销手段的茶企很多,但热闹非凡的茶叶电商能否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2014年,茶行业将走向何处……

茶叶消费将更加多元化
2013年,茶叶总产量、总消费量、出口总量均有所上升,出口单价及金额由于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及汇率因素继续上涨。
国内茶叶市场则处于调整时期。一方面,各品牌紧跟市场需求,及时对高端高价的礼品茶、公务茶、商务茶价格作出调整;另一方面,高性价比、品质好、品牌更亲民的产品深受百姓喜爱,产品价格不降反涨。
多茶类多品种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区域市场对茶产品的需求从单一趋向多元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理解和需求,更注重产品在、质量、品位、风格上的多样化。
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茶叶价格将更趋于理性,每斤100-500元的产品将成为市场消费主流。从流通上看,价格亲民、品质上乘的品牌产品将成为市场消费主流之一,定位高端产品的企业将明显减少,其产品及价格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入机制的“三无”、自产自销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
普洱茶或迎来重大转折点
普洱茶界近流传着这样一段传闻:说是一大批粤商携带大量资金去云南茶山预订今年的春茶,并且是用大价钱敲定订量。网络上一些媒体和微信也开始报道今年的普洱春茶价格将大幅度上涨,普洱春茶“马上涨”的传言满天飞。
其中老班章点有人估计会冲到2万元/公斤!然而,媒体从班章村村民高小城处获悉,虽然2014年初春云南部分茶区遭遇冰雪,但并不影响总体产量。老班章没有受冰雪影响,仅经历几天霜降,目前已开始正常发芽。市场传今年老班章村8000元一公斤是假的,班章村民大致的心理价位是5000元左右每公斤,才开始也可能是4000多元每公斤,比2013年略涨一些。开盘4000-5000每公斤的班章价格,也是班章村民的心理价位。但这仅是开始,后期变化如何,则还要看市场的供求关系。但涨声一片,是已经确定的了。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普洱茶行业将在农历甲午年迎来重大转折,茶商、茶人、茶企、资本、媒体等等,将重新聚集澜沧江两岸,成为这场普洱茶盛宴的重要角色。营销专家娄自田认为,2014年普洱茶将呈现几大趋势:晒青毛茶原料价格突破万元,着名品牌有望成为着名造假品牌,特色小茶企被逼退出古树茶原料争夺战,东莞茶仓将借势放货,传统茶叶市场面临洗牌,拼配技术将成为中小茶企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小产区将成为下一个炒作的概念……
广州芳村藏家“普茶藏珍”分析,2014年开年之后,许多不确定因素开始聚拢。随着中央一系列政策颁布,对经济界各行各业的影响开始陆续产生,是好是坏,短期与长期的影响都很难逐一清晰体现,所以2014年玩普洱的风险意识必须加强,在稳固2013年的斩获基础上,审时度势把握好2014年的机会。他对大多数收藏家的建议多关注二级市场里的旧茶,这里因为暂时缺乏交易平台,就没有评估机构,所以暂时是一个宝库。
茶叶流通协会针对今年整个茶叶市场也发表了重要建议,针对普洱茶市场,更是多次提及。茶叶流通协会希望普洱茶市场能够理性的增长,而非人为的炒作,有更多的普洱品牌保持合理的利润,让普洱茶行业整体健康、有序的成长。
茶企“触电”风越刮越大
时代在变化,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移动互联+O2O,这场由互联网巨头发起的O2O盛宴,在未来拥有极大的想象空间。茶企准备好了吗?
2013年,大益品牌在天猫销售接近亿元,是传统茶企在互联网销售的。2014年,更多的传统茶企业将互联网视为下一个战场。淘宝、天猫、京东、当当、1号店等,相继成为茶企业进驻的互联网平台,随着微博、微信商城的上线,茶将在互联网上以价格战进行赤身肉搏。
对于传统茶企来说,2014年是结合移动互联网开拓营销渠道扩大市场的一次机会。真正有战略眼光的茶企应该尽早布局,抓住机会顺势而为。
对于茶企,O2O其实就是线上做营销,线下做体验,再反哺线上形成闭环。如何平衡与经销商的利益冲突,也是茶企进行O2O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2014年对于我们而言,肯定是会更加开放地拥抱网络、拥抱电子商务。”元泰茶业总经理魏文生对媒体介绍,实体店的高昂营销成本抢占了太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在高端茶叶销售受阻的情况下,茶企盈利的难度更大。而电子商务的无区域限制将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广泛的客源,而且运营成本更低。
“红黑白绿”在混战中破题
近两年,茶叶市场似乎有点“特殊”,一改以往“绿肥红瘦”格局,成为“红黑白绿”混战局面。2014年,红茶将继续升温,黑茶、白茶有望成为强劲的“黑马”.
红茶近年来发展较快,云南滇红、浙江的九曲红梅,过去主要出口的红茶,近年来被国内所接受,红茶也因其保健功效而备受欢迎。去年英德红茶深受市场追捧,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稳步上涨。
而闹得沸沸扬扬的“金骏眉商标案”也于去年尘埃落定。“金骏眉”一直被视为国内高端红茶的代表,如今经司法终审认定为约定俗成的红茶通用名称,从某个方面来说,将对国内红茶市场、相关行业和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
红茶生产随着出口与内销的博弈转换,近年来重新焕发了活力,新兴红茶与历史红茶产区的生产逐年攀升,产量不断扩大,加之红茶文化的复兴与传播,国内红茶消费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白茶近年来很“忙”,逐渐在市场受宠,萎凋、干燥,两道简单的工序,化繁为简,反璞归真,回归茶的本质。首部以白茶为主题的电影《高手》开机,传统文化搭载现代传媒手段登上了时尚的荧幕。经过多年的发展,白茶已经形成一种趋势,2013年,福鼎白茶投放巨资广告亮相央视,更是种下了白茶在2014年萌芽的力量。
另外,拍卖市场上,老白茶的价格也是节节高升。茶客们也开始炫耀自己珍藏的老白茶,虽然距“大家都藏白茶”还有一段距离,但收藏界已经走在了前面。
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白茶是未来的黑马。
茶类展会在争议中前行
2014年的茶类展会,依然会在争议中前行,一边茶展陆续登场,另一边,众多茶商对展会的热情度却在下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茶类展会将慢慢分化,有些城市的展会可能就办不下去,继续举办的定位则会更加明确,从“茶买卖”到“茶产业”,从“重市场”到“重品牌”,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宣传”.
在众多展览企业中,深圳华巨臣无疑是动静的一家,1年15场的茶展震惊业界,有人认为华巨臣“大跃进”式的茶博会大联展,将对茶展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极大地提升了二线城市的茶展办展水平。但也有人担心茶展泛滥,服务以及性将会打折扣,毫无疑问,2014年的15场茶展将会是华巨臣的极大考验。
据了解,2014年由益武展览公司主办的广州茶博会将再度扩容升级,展览面积由目前的5万平方米增加到7万平方米,5大展馆扩大为7大展馆。
不难预料,2014年的茶展行业竞争将会呈现白热化,必将出现一次大的洗牌,一批缺乏竞争力的茶博会退出市场。在展会经济火爆、茶展泛滥的时代,“”成为茶博会有力的市场号召,“差异化”才是茶博会突围的必杀技。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茶展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竞争的加剧,茶展产业的“三多”逐步发展为“三少”,即茶展的数量将逐渐减少,但茶展规模将越来越大,办展单位会越来越少,但有实力、有影响、资金雄厚的办展单位越来越多,重复办展现象逐渐减少,但品牌茶展将越来越多。
简约、环保、设计感强的包装更受欢迎
随着国家包装政策管控的日渐严厉,全社会抵制过度包装理念的树立,“三公”消费受限,茶叶及茶包装企业盈利面继续收窄。今年的茶包装更趋向规格小巧、风格素雅的产品。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包装产品一改过度包装的局面,成功“”.往年流行的红木盒、精装大礼盒不见了踪影,设计风格也一改往日的大红、大绿、亮金,多以时尚清新的淡黄、浅绿色调为主。
此外,提高包装利用率、循环使用也是今年包装业的环保新趋势,在包装环节结束后,消费者会将包装物转用于相框、工艺品等家居点缀。
据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茶叶市场各家企业都在争取市场份额,而消费者购买茶叶的感受就是产品的包装。美观大气、充满设计感的包装自然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样也在无形中增加企业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