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于国内的奶业市场来说,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国内的奶业市场陷入了原奶紧缺局势,并一直持续直接,近期,随着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乳品行业也迎来了春的消息。从2月开始,生鲜乳价格连续三周下降,一切迹象预示着,盘踞数月的“奶荒”已经随着冬天的寒流离去。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自2月第二周开始,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27元,这是自2013年6月生鲜乳价格开涨以来首次出现周环比零增长。到了2月第三周,这一数字为每公斤4.25元,比前一周下降0.5%.到了3月周,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23元,持续走下降通道。
“生鲜乳价格下降是市场规律的正常作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去年连续13个月生鲜乳价格的上涨,吸引了资金和资源向奶牛养殖端流动。一些大乳企通过自有奶源建设,达到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控制。比如伊利集团从2007年至今,共投入约102亿元用于奶源升级与建设,在拥有可控牧场2200多座。另外,新西兰、美国等国外奶源进入了更好的产奶期。奶源供应相对充足了,价格自然降了下来。
面对着乳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据有关人士表示,去年奶源紧张的实质是供不应求。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上涨、国家二胎政策放开以及消费者对乳品信心的增强,需求正逐步增加。这样的需求是刚性需求,所以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供给被拉了上来。随着供给问题的解决,乳业从“供不应求”变成了“供需两旺”,这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