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但是又害怕不小心,给身体带来负担。日前,有网友在网上爆出了各种“吃粽子妙搭偏方”,号称是消食助消化的“神器”,可以让你安心吃粽子,备受网友热捧。这些说法是否可信?对此,记者特别请来了消化内科专家,对各式网络偏方进行一一点评。
吃法 粽子+白萝卜
网络传言:萝卜健胃、消食又通气,是养生的食品。对于老人、小孩和的人群来说,吃粽子的时候,搭配上凉爽的白萝卜,可以起到通气、去积食的作用,帮助我们很好地消化掉黏腻的粽子。
专家点评:这个搭配是可以的。萝卜性温,有消食作用。但并非搭配萝卜就可以无限制吃粽子,本身有腹胀、消耗不良、、胃肠道消化系统手术史、胆囊炎、心脑血管疾病的市民,还是少吃粽子为妙。
吃法 粽子+清茶
网络传言:一杯清香温热的香茶能帮你解暑、消食,是很好的健康饮品。根据这个原理,大家可以在吃粽子的时候沏上一杯热茶,可解除粽子的油腻。
专家点评:喝茶确实可以帮助解油腻,热茶的种类首推红茶、普洱。但是,如果既往没有饮茶习惯,或不耐受茶的市民,就不要为了吃粽子配茶了。如果本身就有反酸、烧心等情况,喝茶还可能加重症状。
吃法 粽子+山楂、陈皮
网络传言:山楂、陈皮这两种食、药皆宜的食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应用在消食、散瘀、去闷的地方,因此它们对于去除吃粽子后的油腻感和积涨感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山楂还有的消脂效果,这两者和粽子同吃,就能吃得健康又放心啦。
专家点评:药食同用,可以少量配着吃一些。
吃法 蔬菜汤
网络传言: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质,黏度高、不易消化。因此在做粽子时,加上一些杂粮米或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等,可减少肠胃负担。吃粽子时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能帮助消化。之后再搭配一些口感清爽的菜品,如松菇芦笋、凉拌苦瓜、香菇炒油菜等,可减轻肠胃压力,避免。
专家点评:蔬菜又被称为肠胃的“清道夫”,荤素搭配,胃肠不累。
吃法 果醋
网络传言:醋中的酸性成分与胃里的消化液类似,喝醋有助于刺激肠胃、促进肠道蠕动,食用时注意用量,每次不要超过1小汤匙,食用后马上喝上一杯温开水。由于原汁醋的浓度太大,过多食醋可能会造成胃黏膜损伤,所以可以用市场上的水果醋饮料来代替。
专家点评:市面上的醋饮料大多数都是添加剂和水,而且大多数人是不耐受醋酸的,盲目食用反而会加重肠胃症状。当然有些人习惯喝醋就没所谓了。
有些市民喜欢用小米、大米、水果等自己酿醋或者做酵素,做美容养生用。其实,由于家庭卫生和保存条件有限,有利于微生物和有害菌增殖,在没有监测的情况下,做出来的醋有时候除了醋酸或乳酸等,还往往含有,不建议饮用。
吃法 食后饮料
网络传言:食用粽子之后的饮料,可选陈皮、麦芽、佛手柑、山楂、乌梅、甘草作为原料,将其添加到开水之中,当养生茶饮用,可以帮人们减轻肠胃负担。
专家点评:这个和跟传统的“酸梅汤”类似,但还是那句话,可以适当搭配饮用,但是粽子不可多吃。
粽子确实是难消化的东西,吃完要适量运动,小孩子更要浅尝即止,防止,吃完粽子后也应该积极运动。吃完粽子后,如果有腹胀、嗳气、打嗝等情况,可以先吃点肠胃促动力药、消化酶或保和丸等等。如症状不缓解,并出现、,就要赶紧上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