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记者来到内蒙古亿丰源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晒晾场,工人们正在将葵花籽推开晾晒,葵花筛选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运作,筛掉残渣和空壳,争分夺秒选葵花。
内蒙古亿丰源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奥金良说:“今年亿丰源总共实种葵花面积是8200亩,目前的收成是在320万斤左右”。
据了解,这批葵花完全种在盐碱地上,“昔日白茫茫,而今葵花黄,秋来举目望,满眼金灿灿”,伊和乌素苏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与企业合作,把准“盐碱脉”,开出“新”,在盐碱地上做出“大文章”。由于向日葵是一种耐旱耐盐碱适应强的作物,向日葵茎秆中氯化钠含量较高,这使得它能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驱盐化碱,配套灌排、盐随水走是措施,生物化学是“良方”,选培品种是关键。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盐钥匙”。
“自2020年以来,我们在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范围内,通过反复试验,将近9000亩盐碱地完全变成可利用耕地,让盐碱地发挥出更多的效能,我们会将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将总结的经验与当地农牧民共享,让大家拓宽增收渠道,从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内蒙古亿丰源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奥金良坚定地说。
近年来,杭锦旗积极做好盐碱地“花样”经济文章,以葵花种植为切入点,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民富裕富足。从“寸草不生”,到“绝地重生”,从“白花花”的盐碱地,到“绿油油”“金灿灿”的葵花海。这不仅仅是颜色的变化,更是杭锦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