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界誉为“史上严审核”的婴幼儿奶粉换证工作刚刚结束,在此前有媒体报道这将会使得奶粉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记者为此走访了市场。

22个省份的82家企业重新获得“准生”许可证,涉及产品品种1638个;而未通过审查、延期审查和注销的企业有51家,这些企业今后将不能再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记者查看《审查细则》发现,其中除了要求生产企业自检自控奶源,还对乳企的仓储、脱包、投料和灌装、产品检验、销售、可追溯等有严格的规定。
对于被淘汰出局的这51家企业,国家食药监总局并没有公布名单,不过表示其中有14家将转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企业;23家申请延期审查;5家未通过审查;9家申请注销生产许可证。而成功取得“准生证”的企业则包括伊利、蒙牛、雅士利、三元、飞鹤、贝因美、美赞臣、多美滋、完达山、雀巢等众多市场常见的品牌。
面对乳企经历的这场准生“大考”,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通过这道‘门槛’,很多企业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整改,主要针对生产工艺改造、原奶市场投入、产品配方和包装等,费用基本上千万元,甚亿元,资金的限制可能导致一些中小型乳企放弃申领新证。”采访中,飞鹤乳业称,为让旗下6家工厂通过新生产许可证的审核,公司支出了1亿元整改资金,用于增加检测设备、改进生产线等。多美滋也表示花费超过1亿元。
记者日前走访了超市、母婴用品店,销售人员普遍表示,近期,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比较稳定,并没有听说要涨价。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多数产品都取消了买赠和满额优惠活动。随后,记者又致电多美滋、美赞臣、三元、雅培、雀巢等多家乳企,他们表示近期没有提价计划。
采访中,在不少销售人员看来,现阶段,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其实已经处在比较高的价位了,尤其是洋品牌;而且换证是为了规范乳粉市场,不应该成为企业涨价的理由。
“对大型乳企来说,整改资金能通过内部管理消化,不会通过提价来消化这笔费用。而且,市场整体价格还可能走低,因为当前奶粉供应充足,高于需求增长。”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指出,随着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审核实施,无法满足要求的企业被清理,今后,国货质量或优于国外多数代工品牌,这将加速提高国产奶粉在市场的份额。
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在人们的预料之中,因为我国现在的奶粉的价格相对于国外来说,已经是高位运行,市场上也不允许企业在此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