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市场调查显示,在众多的乳制品中,低温鲜奶和酸奶等快速增长,对常温奶的替代性已经越发强,常温酸奶或将大幅度替代高端常温奶,推动酸奶品类快速下沉扩张,进口液奶预计2014年达到30万吨,冲击高端常温奶等。
常温奶是否面临危机?以常温奶为主的蒙牛、伊利是否遇到发展瓶颈?
2013年,累计生产乳制品2698.03万吨,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6.01%。乳业专家、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表示,液态奶国内总产量在2000多万吨,其中常温奶有超过1000多万吨。在整个液态奶中,UTH常温奶占60%,酸奶占比20%,巴氏奶占比20%左右。
常温奶以伊利、蒙牛为代表。蒙牛方面人士表示,据AC尼尔森此前数据,在常温奶市场,蒙牛与伊利各占26%和24%,不过现在伊利已经追上。
由于国情不同,与上流行喝巴氏鲜奶不同,在占据液态奶消费主流市场的一直是常温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巴氏鲜奶的消费量占整个乳品消费的九成以上。王丁棉表示,相对于常温奶,巴氏奶有优势,但发展巴氏奶面临高质量奶源、冷链投资、乳制品产品消费多元化的问题。
此外,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常温酸奶不可能代替常温奶。
国内乳业的格局
蒙牛和伊利是国内乳业的主要代表,也是UHT常温奶的主要代表,两者占据着国内乳业的半壁江山。
根据国家统计局快报数据,2013年12月底658家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831.6亿元,同比增长14.16%,乳制品产量2698.0万吨,同比增长5.15%;391家液体乳生产企业液体乳产量2336.0万吨,同比增长7.01%;210家乳粉生产企业乳粉产量158.9万吨,同比增长6.84%。
2013年,伊利股份实现收入477.79亿元,蒙牛乳业营业收入为433.6亿元,光明乳业为162.9 亿元。蒙牛乳业2013年年报显示,去年蒙牛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777万吨。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蒙牛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占比为15.31%, 伊利销售额占比为16.87%,另一乳业巨头光明的销售额占比为5.75%。
根据国家统计局授权发布2013年度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伊利集团拥有31.37%的市场销售份额和12.93%的市场覆盖率,市场综合占有率20.31%,为乳业名。
液态奶方面,2013年,蒙牛液态奶营业收入为379.03亿元,其中UTH常温奶营业收入为220.53亿元,酸奶销售额为54.24亿元;而伊利方面,液体乳产品营业务收入371.16亿元,较上期增加48.45亿元,同比增长15.01%;光明液态奶收入为116.2亿元,与蒙牛、伊利有很大差距。
蒙牛方面人士表示,常温酸奶只是一个品类,不可能去代替常温奶。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目前常温高端奶市场在200亿元,其中,蒙牛和伊利合占80%,其中蒙牛占50%,伊利占30%。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在整个液态奶中,常温奶占60%,酸奶占20%,巴氏奶占20%,巴氏奶与酸奶占比差不多。
而在常温酸奶方面,宋亮认为,2014年常温酸奶有80亿-100亿元的规模。其中光明的莫斯利安占80%,蒙牛占10%,伊利与其他企业占10%。2013年光明莫斯利安常温酸奶实现销售收入32.2亿元。
常温酸奶彻底替换白奶,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品类,有人喜欢白奶有人喜欢酸奶。常温酸奶目前所有品牌都加上也不超过50亿,常温高端100万吨,每吨按照2万元计算,行业规模200,超过常温酸奶的4倍,谈何替代。常温酸奶是创造需求,而非替代传统白奶的需求,常温酸奶空间从过去100亿预计到15年提升为300亿,而同期高端白奶年均35%增长,并未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