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糖果、巧克力、芒果干、果冻等都进入了人的市场上,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包装上全都是看不懂的洋文。人们在“尝鲜”的同时也不免对这些“洋食品”产生了疑惑。
“这是啥吃的,怎么上面一个汉字都没有?”“不知道啊,看这上面的图案应该是饼干之类的,但是又不太像。”8月20日下午,两个女孩在某超市内望着 满眼的“洋食品”困惑不已。因为上面没有中文标识,除了一些包装透明的和上面图案清晰明了的食品外,她们只能从货架上所贴的标签去分辨食品的“来路” 。记者观察,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眼球,而大部分人都是“稀里糊涂”地购买了。

根据我国《食品法》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有关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除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和配料表、 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等内容以外,还应当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记者在走访中还了 解到,通常进入正规超市的进口食品要加价销售,在行业内加价30%可达利润平衡点,价格过于便宜的则有可能是走私或者国内工厂代加工生产,也就是假 货。另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批进口食品从国外发货到进入国内店铺销售,短也要3个月时间,如果看到生产日期在3个月之内的就要当心,如果是未经检验 检疫的进口食品就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及染色剂、微生物、防腐剂不合格等问题,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面对这些进口食品,到底应该如何选购呢?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识别进口食品的真伪可从看条形码、中文标签和卫生证书三方面来区分,中文标签必须贴在商品的包装上,商家在食品旁边后补上去的说明是不符合规定的。如果消费者怀疑自己购买的是假冒的进口商品,可以要求看商家的进口报 关单和授权书,根据条形码来辨别,通常国内生产的食品包括国内分装进口食品的条形码均为“69”开头,而原装进口食品则为其他数字开头,此外还可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只要货证相符,就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的“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