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陕西市食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增长。并且随着食品工业占市场经济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逐年提高,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集聚壮大规模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人人都离不开的生命产业、朝阳产业,目前,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据悉,我市食品工业是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尤其是“十一五”以来,食品工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布局趋于合理,初步形成了以粮油、果蔬、乳品加工和烟酒制造为主的四大格局。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5亿元增长到如今的160多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占比呈逐年提升态势。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现有78家,其中产值1亿元以上的30多家,5亿元以上的6家,10亿元以上的3家。
目前,我市食品工业已拥有粮油、肉制品、乳制品、果蔬汁、配混饲料加工和中西点饼、休闲食品、烟酒制造等10多个行业。从结构情况看,主要是以陕富面业为龙头的15家面粉加工企业,以八鱼油脂为龙头的7家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以生秦肉业为龙头的4家肉制品加工企业,以红星乳业为龙头的6家乳制品加工企业,以安德利、恒兴、为代表的5家果汁加工企业,以杜康集团为龙头的5家酿酒制造企业,以石羊集团为龙头的11家配混饲料加工企业。从分布情况看,初步形成了围绕中心市区(临渭区、高新区、经开区)和渭北大荔、富平、白水等区域发展的农产品精加工、食品制造产业集群。同时,以食品生产为主的大大小小的农产品加工、种养植企业更是星罗棋布于十二个县市区。
创建品牌提升影响
毋庸置疑,在食品工业领域,产品质量和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而质量也是品牌的生命。想要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就必须把创建品牌作为一项大事。对此,“以质量赢信誉,以信誉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成为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据了解,我市食品行业已拥有商标28个。白水杜康酒、景壁带把肘子、韩城大红袍花椒、金海鱼牌休闲食品、健民水晶饼等31个品牌被认定为陕西产品。潼关酱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陕富面粉获得产品质量、放心面荣誉,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市场份额位居西部,金海鱼牌休闲食品位居第二。奥威、路易、天子等6家食品企业的产品进入欧美市场,成为完全出口外向型企业。
在确保食品方面,2010年以来,我市根据部省工信部门的部署,在食品行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同时,我市还积极引导和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开展诚信体系管理认证、质量体系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发挥各食品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建立食品行业良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为社会生产健康、、放心、美味的食品。
重点扶持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虽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加之受观念、资金、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例如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装备仍很落后等。
为此,我市加快制定对策,奋力实现跨越发展。
首先,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选择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上市融资,扩大规模,使其尽快成为国内、省内的大型企业集团。与此同时,挖掘一批传统品牌,推进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
其次,加强现有产品品牌的包装、推广和管理,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及省、市。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市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交流平台,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和改造,加大设备和食品、节能环保设施投资,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着力提高装备水平。
此外,鼓励企业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新产品开发,着力发展生态食品、保健食品和旅游食品,满足市场不同消费需求。为实现规模效应,我市也制定了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引导骨干企业做好发展规划,实现集聚共赢发展。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铸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