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无标可依”引发中药问题令人忧

2015-04-105888.TV 食品协会

  日前,火爆食品饮料招商网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嘉兴市政协委员王丽萍的提案——《关于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管理的建议》。在提案中王丽萍提到,近些年以来,重要食品事件之所以屡见报端,与中药材生产监管的“无标可依”有着紧密的关系。

中药材无标可依

  另外,提案例举的数据显示,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一直高于西药,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调查,2003年中药占10%,而到了2013年,这一比例上升至17.3%。王丽萍指出,当前中药材市场主要存在四大问题:首先,伪品、替代品日益增多,存在以次充好、掺杂使假、不同品种混用等现象;其次,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现象严重;同时,炮制不规范,严重影响临床疗效;,运输储存不当,导致霉变和污染。
  记者随后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浙江省农业厅质监处处长王建伟。他认为,当前中药材质量监管突出的问题是,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监管者,都陷入了“无标可依”的尴尬境地。

中药材无标可依

  王建伟表示,针对中药材生产环节中的病虫害防治,目前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但在国家层面,无论是包括选地栽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还是投入品要求等方面,都缺乏专门针对中药材的生产标准,关于中药材的登记农药更是几乎没有。这就导致违规用药、滥用药、误用药等现象时有发生。
  不仅是生产者,就连的检测机构和相关监管部门,也因缺乏专门针对中药材的检测方法和标准,陷入实际操作“无标可依”的尴尬境地。王建伟说,目前,在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均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到底属农产品还是中药,标准不一、模棱两可,导致各监管部门间出现真空地带。

中药材无标可依

  这样的状况在成为普遍现象,无疑对中药材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浙江是中药材重要产区之一,近年来,针对中药材的病虫防控、用药管理和质量管控等,该省已有了一系列探索。如:提高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组建中药材协会,制定、更新、完善中药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快中药材农药的登记以及农药残留标准的制订,等等。
  不仅如此,在县级层面,浙江也有不少探索。例如磐安县于2002年就组建了由药材经营大户、种植大户、加工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构成的中药协会,这两年,针对中药材质量指标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缺失这一现状,专门由协会主导,制订“磐五味”联盟标准,同时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实现行业自律。该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帮助很大。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磐安的探索于一定区域内,具体执行起来还存在许多阻碍与困难。王建伟认为,要解决中药材生产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终仍要靠国家层面及各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清晰的、完善的标准体系和法规政策,只有做好顶层设计,各个地方才能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