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火爆食品饮料招商网记者获悉,伊利股份2014年销售额544 .36亿元,同比增长13.93%;净利润41.44亿元,同比增长30 .03%。伊利重夺液态奶老大位置已经毫无悬念。但从细分行业来看,蒙牛和光明等其他国内的乳业巨头争相竞争,又能否超越呢?

伊利蒙牛高端产品竞争胶着
毕马威发布的“的牛奶和乳制品市场”的研究报告中透露,由于人均奶类消费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乳制品行业仍将在未来中长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而在未来的乳制品市场,液体乳市场的增长空间要好于奶粉市场的增长空间,其中,巴氏奶市场的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整体液态奶市场的增长速度。
“相比较而言,在未来的乳制品市场,液体乳市场的增长空间要好于奶粉市场的增长空间”,毕马威消费品业主管合伙人钱亦馨对记者表示,“未来液体乳市场常温奶占主体地位的格局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伴随着乳制品市场发展的进一步成熟,包括牧场的发展及冷链体系的完善,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巴氏奶市场的增长速度预期将继续高于整体液态奶市场的增长,尤其在经济更为发达的城市,巴氏奶的市场比例将越来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的高端液态奶产品特仑苏并没有坐等金典赶超,积极拓展国外奶源,寻找新的增长点,在特仑苏下面延伸出特仑苏精选。有乳业经销商对透露,特仑苏精选产品在华东展开了攻势,促销有力度,市场挺火,特仑苏和金典之战,短期内会呈现胶着状态。
蒙牛的利润率是伊利利润率的一半,有分析师认为,“蒙牛的奶源供应商都是蒙牛人出来开的公司,现代牧业、圣牧高科和中鼎牧业等等,每一个都是追求利润的主体。这一点伊利不存在,它的自有牧场占比高于蒙牛。”

植物蛋白饮料继续两强相争
此外,这几年植物蛋白饮料兴起,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伊利和蒙牛也提前做好布局,将液态奶的竞争延续到植物蛋白饮料上来。据了解,伊利于2014年底推出的核桃乳春节期间收入超1亿,2015年全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10个亿。另一方面,蒙牛在2014年4月联手美国WhiteWave公司进入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其产品也于去年年12月12日上市。
另据多方了解,近伊利和蒙牛高层都在为下一步做准备,蒙牛部分高管及上游合作企业负责人跑到欧洲学习,伊利部分高层在呼和浩特培训了好几天。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近日频繁提到构建生态圈,推动公司与产业链伙伴实现共赢;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则在千方百计扩产能、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