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下旬在台北举行的“2010年台北食品展”、“2010年台北食品加工、餐饮设备暨制药机械展”、“2010年台北包装工业展”三个展览会已落下帷幕,晋江食品企业观展团收获颇丰,于上周返回。记者了解到,在观展期间,晋江食品业与台湾方面结下良缘,不仅双方达成了多项自动化设备采购、技术合作和食品代理等方面的合作意向,而且晋江食企在考察的过程中,得到了台湾食品业“精耕细作”经营理念的有益启发。
研究改良滞销品
不轻易更换品种
提到与台湾食品业对接,泉州食品业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台湾与泉州仅一水之隔,两地食品业交流不仅交通便利,而且两地的食品相似度极高,食品口味相近,相互借鉴起来也更加容易些。“之前到欧美考察,语言不通,看产品不能理解,但是看了台湾的产品很容易就能理解了。台湾食品业开放得早,更早地吸收了日韩、欧美食品的优势,并进行了口味本地化处理,我们看了很容易就能触类旁通。”福建省好邻居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腾说。
“某种程度上,台湾食品代表着将来大陆食品的流行趋势,我们这次观展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产品开发的新思路,推出自己的差异化产品。”福建省泉州市巧妈妈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许树表示。
台湾食品工艺很精细,几乎得到了观展企业代表们的一致认同。“为什么台湾的食品能做得如此精细?这跟台湾食品企业专注于某一产品品种有关。”陈志腾说,台湾的食品企业一般只专注于一个产品品种的开发,企业间的差异化程度很高。“如果企业某款产品卖得不好,企业不会马上转去开发其他产品,而是研究为什么这款产品卖不好,再对产品进行改良,开发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来。而我们大陆的很多中小企业则很少会对一个产品品种进行‘深耕’,而是什么产品好卖就生产什么产品,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飘忽不定,结果导致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价格战,价格战的还是品质战。”陈志腾表示。
另外,台湾食品不仅做得很精细,产品的推广方式也很人性化。“同一款产品,台湾的企业会根据不同的节令开发出不同的包装来,比如用于春节和满月的食品包装就不一样,通过不同的包装方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相对来说,大陆食品的包装就比较单一,通常一个产品就一种包装。”陈志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