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糕乃关中地区的特色风味小吃,足有3000多年历史,过去一度是皇室贡品。那么甑糕是怎么来的?
甑糕是怎么来的
甑糕是陕西很有名的一道特色小吃,对于甑糕叫法不通一,有的地方还叫镜糕在西安的小吃街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甑糕吃起来香甜可口,而且很有韧性,颇受外地游客的称赞。对于甑糕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
据《古史考》记载:“黄帝始作釜甑,火食之道始成。”可见,“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了“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铜甑”。铁器产生后,“甑”又由青铜改变为铁制的。从此,“铁甑”就世代沿袭,流传至今。它形似圆筒,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置大口锅上,可以蒸物。
甑糕,是由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糗饵粉糍”演变而来的。“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古时叫豆屑末)蒸成的糕饼,吃起来有豆香味。及至唐代,才发展为枣米合蒸。唐尚书令左仆射韦巨源宴请中宗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枣米蒸破见花乃起)”和现在的甑糕一脉相承。
甑糕和镜糕的区别
所谓镜糕,也称为“八宝镜糕”或者“玫瑰镜糕”,当然有些人的招牌也挂着“玫瑰八宝镜糕”,是将糯米粉放进小木蒸笼里蒸制成的一种食品,有些老人也会叫它木笼镜糕。蒸好后的镜糕用竹签子扎入镜糕中,仿佛小女生用的小镜子,所以得名。早些年镜糕只会沾玫瑰酱,后来果仁、黑芝麻、草莓、蓝莓等各种酱都登上了小摊主的桌子,口味自然就丰富的多了。
镜糕的优点在于它“小”,毕竟陕西小吃要命的地方就在于每一种小吃的分量都因为陕西特定的历史、文化机缘显得特别足。如果一个外地游客在西安想多尝试几种食物的话,难免会浪费许多,况且初来乍到无人指点,两份饭就饱了,于是大家提及陕西小吃,脑子里都是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凉粉、胡辣汤,根本看不出陕西小吃丰富特点。
小巧的镜糕即便在我们吃饱了之后依然可以花几块钱随手买一个,走在街上几口就吃完了,何况现在店家做的都比较细腻,也有了卡通版本,除了味道不错之外,样子也非常好看,在回民街的马琳镜糕,还可以把你前男友的画像画在镜糕上,一口吃掉,解决失恋烦恼。
与镜糕相对的是陕西的另一种小吃“甑(音:憎)糕”,当然你读成“‘镜’糕”也没什么不妥,毕竟在很早以前,这玩意是读成“劲”糕的。只不过陕西人读字声音比较重,以讹传讹的“jing”糕和“jing”糕就傻傻分不清楚了。
甑糕之所以叫甑糕,其实和一种古老的食器“甑”有关,是一种蒸制食材的用具,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据说除了蒸制食物之外,古人也会用甑来酿酒,这就是后话了。不懂的小孩子喊它是“大锅”也完全没问题,反正陕西小吃器大活好。
制作甑糕的师傅们通常会将泡好的糯米等食材铺在已经装好水的大锅上,具体而言,要一层红枣、一层糯米、一层红豆如此这般放置7层,蒸5——6小时将糯米和红枣的香味充分结合,甑糕便成了。据说甑糕与唐朝的“水晶龙凤糕”一脉相承,只不过看颜值还是算了吧。
甑糕原料简单,原生态的原料只有糯糜子米(或糯谷米)和大枣。后来有人在其中再增加了层煮熟的红豆或豆沙,但甑糕的基本风味未变。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甑糕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