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中国开启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将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连日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与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等相关的亮点引发关注。多位食业人士表示,对“十四五”规划纲要里蕴藏的无限发展机遇充满期待,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全国人大代表、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艳表示,这些年来,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快速增长,农业各种补贴也很多,但是农业还有很多短板,比如基础设施方面,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完善等。张艳说:“要提高耕地质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让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品质;加强种业发展支持力度,做强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提升种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进农产品数字化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两个关键点。
洪涛表示,脱贫攻坚是基础,乡村振兴是延续,脱贫攻坚基础稳固了,乡村振兴才有可能发展。“其中,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洪涛多年来从事农产品流通领域研究,他表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这一成果是了不起的。但当前我国面临的农产品供给保障形势是“供大于求”与“供小于求”(特色、品质产品)并存的状态。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虽无近忧但需有远虑。“种子、耕地的保障以及猪肉、油脂油料等产品的供给应引起高度重视。未来我国继续探索推进亚麻籽油、椰子油等的生产、加工、消费十分必要。”洪涛说。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此,洪涛表示,加快农产品数字化发展是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新发展阶段,要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产品,加快数字农产品“拉式供应链”创新发展,以消费市场为导向,“反弹琵琶”,促进数字农产品流通、数字农产品生产(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将“大干快上”“井喷式发展”改为“精准运营”“讲求实效”“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作英因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一直比较关注农产品领域,她说,近年来,网络购物发展迅猛,各大电商平台以统一采购、直播带货等形式将生产基地与消费者很好地连接起来,既宣传了产品、缩短了中间环节,也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些有绿色、有机认证的农产品还附上了认证说明并实现了溯源,这对于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普通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到:“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王作英认为,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更高品质的农产品将更多走上消费者的餐桌,与此同时,线上线下、农村城市的购物环境也将更加优化。今年全国两会,王作英提交了“国家以支持地方政府在县域及以上地区扩增绿色无污染农(副)产品采购定点供应站的方式,满足相关区域居民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建议。“部分县域还存在地区物流暂时不够方便、居民对网购不够熟悉等情况。”王作英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促进消费”,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她期望,未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消费者都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加便捷得购买到符合自己心意的高品质农产品。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多次强调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在乡村振兴中责任重大。”王作英说。去年,她向两会建议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转移支持力度,以政策+资金+免税方式来支持农业科研成果”,今年她继续关注农业科技转化,建议国家要制定激励机制,形成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的新态势,让农业人才有成就感、归属感,成为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力。“农业发展需要大批懂农业技术人才去规划、实施和创业发展。”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战略决策中,食品产业将凸显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产业经济、消费经济、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和支柱作用。“我国食品产业已进入推动‘大食品’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在谈及“十四五”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随着我国食品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大食品”时代已经来临,以“大规模、大科技、大业态、大市场、大龙头、大安全、大品牌”为特征的发展趋势日渐显现。我国食品工业在经历了食物安全、食品安全阶段后,正步入食品营养健康为主要需求的新阶段。人民生命健康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底线要求和根本保障,食品产业是保障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产业基础,食品科技创新更需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营养健康饮食与慢性病发病率紧密相关,食品产业作为保障食品安全与国民营养健康的重要产业基础,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食品科技创新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需求。作为农业与人民生活衔接和农业资源实现市场转化的关键环节,食品产业具有经济体量和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抓手,在保障民生、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巨大贡献。
孙宝国表示,“十四五”期间,食品科技界与产业界应着力在食品加工制造、营养健康、生物工程、智能装备、质量安全等方面下功夫。针对国民对便捷、健康、安全、美味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食品加工制造领域对高质量发展的紧迫诉求,实施优质化、营养化、健康化、绿色化食品加工制造升级工程;重点开展食品加工制造的基础研究,解析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生物学基础、物性学基础、数字化基础以及组分相互作用与品质调控机制,提升食品加工制造的原始创新能力;以交叉学科为载体,加强新材料、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与食品加工制造的融合,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实现食品加工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全面提升食品加工制造水平和原料利用率,建立精准、智能、绿色的食品加工制造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建设美丽中国夯实根基。
潘碧灵表示,面对新征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抓落实、见行动的鲜明导向,根据实际,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要求,科学编制并严格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及2021年工作方案,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治项目和专项行动为载体,落实落细落地各项重点任务,破局开路,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进一步巩固已有工作成果,并在碳排放达峰行动、PM2.5与O3协同控制、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来源:绿帝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