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云区关于加强食品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它为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食品工作格局提供了政策依据。
确保食品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食品是天大的事。《2016年广东省十大民生问题调研报告》显示,食品位列广东民众关心事项的首位,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健康。如何让“盘中餐”令人放心,让生活质量更上台阶,切切实实考验着各地的智慧、决心和魄力。
我区积极回应民众对食品的关切,出台的《实施意见》,以问题为导向,实施“一盘棋”监管,健全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意在守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努力确保民众“舌尖上的”,为民纾困。我们要为这样的食品监管政策点赞。
食品是“产”出来的,确保“舌尖上的”,必须坚持源头治理。“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食品问题频发,主要原因就是未能把好源头关。因此,加强食品,就必须正本清源,抓好源头。毋庸讳言,目前我区食用农产品等源头性风险仍然存在。《实施意见》从我区现实考量,强调了“党政同责,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更熟悉本地事务和具体情况的各镇街必须担负起属地管理责任,做好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工作,解决好食品生产源头监管失灵、低效的问题。如此才能让食品生产加工者“不敢做、不愿做、不能做”违法的事,才能将问题食品“歼灭”在其流入市场之前,从根本上食品隐患。
食品是“管”出来的,确保“舌尖上的”,要凝聚监管合力。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实践证明,靠人盯人监管,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健全管理体系,有效整合食品监管职能和监管资源。《实施意见》涉及食品议事协调机构、党委政府组成部门、镇街等56个单位,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等,定职能、明责任,意在解决监管中的盲点、责任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也不留模棱两可、互踢皮球的空间。每一方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每一方的力量又都是不可或缺的。各尽所能,形成合力,确保信息沟通无障碍、相互配合更紧密,我们就能做到监管链条不断、衔接无缝。
《实施意见》明确向外界传达出了这样一种治理逻辑:以严的监管体系来托底,在落实食品责任制等方面下工夫,踏踏实实从源头上就开始筑牢线,确保监管对象没有疏漏、监管环节没有缝隙、监管区域没有死角。有关各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共下“一盘棋”,定能筑牢维护食品的铜墙铁壁,助力我区“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