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食品,传承发展至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食品之一,它丰富的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而成家居必须消费品。俗话说,“人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前,记者采访了重庆市豆制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章小平先生,他对豆制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记者:章先生,您好。您觉得重庆豆制品行业的发展如何?
章小平:重庆市豆制品行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豆制品行业年产值已突破50亿。以豆制品为主的具有重庆地域特色和市场口碑的重庆休闲旅游小食品,在独树一帜,进入了与四川、湖南并列的三甲,深受各地市场的欢迎和好评。但是,重庆豆制品行业却面临着墙内开花前外香的尴尬,全市产业规模化、技术设备自动化、品质管理规范化、物流配送现代化、行业整体形象打造与行业自律、政府扶持与监管、市场规范等诸多方面还远远落后于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市民餐桌上的豆腐、豆干等豆类制品在花色品种、产品质量、市场供应、食品等方面在各大城市中仍处于中下水准。
特别是生鲜豆制品,90%以上的产品来自个体户、手工作坊,其卫生条件、设施设备、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不符合食品的规范和生产要求。生产无包装、无生产许可的豆制品在食品和质量上存在严重隐患!正因为行业门坎较低及豆制品加工工艺的传统性,一些传统工艺的诟病(如食品营养结构不达标、产品质量无、各种资源浪费惊人、多散小的格局给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带来了被忽视的环境污染等)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和提高。
记者:那您觉得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章小平:一方面是老百姓不断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一方面是乱象丛生的行业环境,现在有些豆制品加工出现小、散、乱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更是在违法成本不高的前体下,见风使舵,随停随开。特别是一些个体户、小作坊生产的散装、裸装豆制品进入农贸市场和部分超市销售,更是食品的重大隐患。
即便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部分终端超市现场加工豆制品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品质管控难以,不可能完全在开敞环境中原辅料和产品存在二次(交叉)污染。更大的隐患而是食品加工中在超市特定的人口密集区域使用压力容器,如意外产生,严重后果让人不寒而栗。
记者:那你觉得造成豆制品行业的发展局限的因素有哪些?
章小平:豆制品行业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多,其症结就在于规模化企业资金投入大,回报率低,技改资金中投入到食品控制、检测、环保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份额占了很大比重,规模企业每年向有关部门仅仅就产品检验费用的支付就达二三十万元之多,总而言之,各种费用导致企业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另外,行业也存在标准滞后和缺失,如豆制品十分突出的含硼问题。2010年科学院陈君石院士主持的科研项目对12个省市部份食品中硼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并作出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大豆是所检食品中硼含量的食品,但现有豆类制品生产标准和检测方法中的检出限值并没有考虑到本地水平的干扰,误检、误判时有出现,影响行业规范和发展。
同时,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也导致了行业发展受限。很多企业鲜有创新手段,而是采取大幅让利、低价倾销的手段来赢取市场份额。更有行业中个别为壳资源而拼命粉饰为所谓的大型豆制品企业,实际玩起了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把从各地政府优惠得到土地的丰厚利润用来倾轧同行,无疑给行业的健康发展雪上加霜。
记者: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行业协会的一份子,您有什么样的建议或意见让豆制品行业未来可以走得更好?
章小平:其实我的建议很简单,、希望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食药监、卫生、工商、环保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豆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市场的监管,加大检查、监督、检测、检验的力度,以产品质量和食品。
第二,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大对事关国计民生和食品的豆制品行业扶持力度,将农副产品等原辅材料的进项税税率和企业的销项税税率调整一致,减轻企业税赋;第三、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大豆食品中的硼元素、硼酸或硼砂含量制定限量值,尽早考虑将此纳入相关标准修订内容,给行业和企业一个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