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些地方性乳企异常活跃,一度让人错觉,区域性乳企的春天来了:比如完达山、飞鹤、摇篮等,其广告在央视黄金时段频繁露脸,平时很小众的奶粉品牌在局部地区的超市内货架段暴增,与这个设想相反,危机并没有改变乳业座次和基本格局。有人戏谑地说,犹如打麻将停了一下电,虽有人乘机换了几张牌,但输赢的结局无法改变。
如今,所有地方品牌都在遭遇蒙牛、伊利、光明等巨头的围剿,市场进一步萎缩,生存空间狭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压力,很多企业都在艰难地突围。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目前我国的乳业政策对中小企业是打压的,优势在进一步向大企业靠拢。
2010年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要求乳品企业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必须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而到2011年3月份没有领到许可证的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市场。
相对2006年版本的审查细则,此次新规陡然提高了乳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在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设备、厂房厂区、检测设备、企业制度这四项内容,是此次重新申领生产许可证必须要过的四道门槛。
具体内容包括,新建和改(扩)建乳粉项目日处理生鲜乳能力(两班)须达到300吨及以上;新建液态乳项目日处理生鲜乳能力(两班)须达到500吨及以上;在奶源方面,则要求企业的新建项目自有奶源要达到供应量的40%;甚至各个乳品企业之间的距离也有规定,北方乳品企业之间的距离要在100公里以上,南方地区也在60公里以上。
“新政的这些内容,就足以让我国30%~40%的中小乳品企业倒闭。”王丁棉说,他认为国家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把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淘汰出去,这对目前的奶业市场来说是个好事,但这些要求过高,地方性品牌将面临生死劫。
“在新项目自有奶源要达到40%这一项,不要说中小企业达不到,连大企业也很难以符合要求。”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乳业政策是鼓励资源向大企业集中,而实际上,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乳品企业也没有多少大规模的巨头,而是中小企业为主,他认为,的乳品市场,应该走两头空中间大的路子,这就是中小企业实力不弱,而大企业规模也适当而止,中间的奶源、养殖这一块应该大力发展。
在笔者看来,乳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未必就很差,往往奶源、质量上都是可控的,比如当年三元就是因为规模小,而没有受到三聚氰胺的毒害。而乳品企业越大,也未必质量好,三鹿当年占据着婴儿奶粉的20%以上的市场,问题却恰恰出现在它那里,乳品企业几家独大,也预示着大风险,应该鼓励有特色、质量可靠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对行业是有利的事。
目前中小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着大企业的掠食,在政策上也受到打压,当务之急是生存下去,一些企业目前已经在寻找国外的私募基金,寻找战略合作,不过,随着国外资本的进入,都需要签订对赌协定,如果不能按期完成销售、或者上市计划,就面临着赔偿或丧失控制权等风险。
王丁棉也认为,如今的中小乳企与外资对赌,十赌九输,当年蒙牛与大摩对赌成功的模式已经不可复制。那时候,的乳品市场还没有这么激烈的竞争,空间、市场都很大,现在已经到处都是硝烟弥漫了。
事实上,多个国内乳业专家也认为,与大企业进行同质化竞争是死路一条,必须利用一些的资源生产另类的产品。比如广东等南方地区可以从事水牛奶的生产,水牛奶在营养价值方面远远高于普通牛奶,而水牛又是南方的品种;在青藏等地区可以生产牦牛牛奶;在西部地区的企业可以尝试生产羊奶等。
细分市场是地方乳业集团必须下工夫的生存之道。今年将是中小乳企为艰难的一年,异端化、避开大企业的优势,发展特色产品是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