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遏制“洋奶粉”价格持续上涨

2012-05-175888.TV 专业市场
    的父母撑起了世界奶粉消费大国,也承受着几乎世界贵的奶粉价格。据报道,部分原装进口“洋奶粉”在内地的售价,竟是原产地的4倍。文章说,通过登录一家德国“洋奶粉”的官方网站发现,某品牌婴幼儿奶粉的官网售价(折合为人民币)只是内地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一。同时,在东南亚等国家,一些品牌奶粉的价格也只有国内市场价的一半。
    从每罐成本不足百元,到平均售价300元以上,“洋奶粉”为何一踏进国内市场便“身价倍增”了呢?这其中直接的原因,当数来自奶粉生产厂家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上涨。近的例子是,雀巢公司在收购惠氏奶粉后,随即宣布内地市场的奶粉涨价,同时新产品的容量也从原来的900克减少到800克,核算下来相当于涨价近20%.而这不过是去年年底以来,惠氏等进口奶粉先后换包装或直接涨价、涨幅约10%后,又一波且上涨幅度的一次。而统计数字显示,从2006年以来“洋奶粉”每年至少会提价一次,累计下来的年平均涨幅已达15.5%.
    在解释涨价原因时,多家“洋奶粉”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关税影响等相同的理由,但实际上,所谓的“成本涨价说”只是一个不具说服力的幌子而已,连续提价的背后是巨头控制奶粉市场定价权,并“谋篇布局”奶粉市场的企图,说白了,人家涨价的真实动机不光是为了多挣钱,还为了更好地消费这个世界上的市场。
    也许有人会问,“洋奶粉”定价这么高还有人买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很多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在给自己的宝宝选择奶粉时,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高端“洋奶粉”,就算价格高昂也在所不惜。二十年前女作家池莉在《太阳出世》中描述的故事不断在现实中上演,所不同的是,奶粉钱从当年每个月300元涨到了现在的2000多元,而亲朋好友们的态度也从小说中的“排队参观”变成了理解和支持。
    不仅如此,很多年轻父母甚至还抱有越贵越买的心理,比如,一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样本中49%的被访者认为“高价格意味着高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奶粉厂商的涨价信心,不断通过推出新产品或升级配方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自家产品“高端”的信号。统计数字也表明,国内奶粉市场中“高端奶粉”销售占比已经高过平均水平。
    是什么原因让的消费者在选择奶粉时一味追求高价格?难道国人的收入水平已经到了可以像消费品一样消费婴儿奶粉吗?实际上,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国内乳制品的品质不被信任,特别是在大头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列问题被曝光之后,国产奶粉的市场公信力已经被完全透支。一方面,国产奶粉只能靠薄利多销来换得消费者的支持,同时由于缺少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推广,使得自己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而另一方面,进口奶粉借机抢占国产奶粉身后的市场份额,凭借消费者的信任也将市场的定价权牢牢抓在手中。
    实际上,“洋奶粉”的高价未必等于高质,近年来,关于进口奶粉因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而被退货、大品牌“洋奶粉”接连被查出质量问题的报道也屡现报端。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与高价背后的蛋白含量不足相比,奶粉的性更加被看重。因此,如果想打破目前进口奶粉价格高企的格局,国产品牌必须要在问题上下足工夫,要想得到竞争对手的重视,自己必须要拿出有分量的产品,光靠喊几句“爱国奶”“支持民族品牌”的口号,还不足以重塑国产奶粉的市场公信力。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