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墙头累累柿子黄。入秋以后,柿子是最常见的柿科植物干果类水果。柿子中含有大量的碘、维生素,有润肺生津、降低血压等多种功效,不过吃柿子也有讲究,怎么吃才能美味又健康呢?
一、空腹不能吃柿子。
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和果胶,空腹情况下,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滞留在胃中时间过长,就会形成胃柿石。
二、柿子皮不能吃。
柿子中的鞣酸大多数集中在皮上,尤其是制作工艺不完善时, 柿饼的皮中含的鞣酸更多,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
三、不要和蟹、鱼、虾同吃。
中医学中,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块,即胃柿石。
四、控制每次吃的量。
柿子中的鞣酸能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结合并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了身体对一些矿物质的吸收。又因为柿子中含糖量较高,易形成饱腹感,从而影响食欲。一般认为,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不宜超过200克,差不多吃一到两个就可以了。
五、吃后要漱口。
柿子中含有丰富的糖、果胶、鞣酸,一旦在口腔、牙缝中有残留,弱酸性的鞣酸,很容易侵蚀牙齿,形成龋齿。因此在吃柿子后最好及时漱口。
六、贫血要少吃
柿子中含单宁,容易与铁结合,从而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所以贫血患者还是少吃为妙。
七、胃病要少吃
提醒患有慢性胃炎的朋友,以及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者在手术后,都是不适宜吃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