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速冻食品二维条码识别追溯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速冻食品二维条码识别追溯技术要求的术语和定义、追溯的原则和目标、系统功能、追溯信息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速冻食品加工过程的信息可追溯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905 条码术语
GB/T 27766 二维条码 网格矩阵码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9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二维条码二维条码 2D - bar code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
3.2
追溯单元 teaceable unit
需要对其来源、用途和位置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或找回的单个产品或同一批产品。
3.3
可追溯体系 traceable system
将速冻食品相关信息公开化,建立起产品生产信息数据库,形成了一个以系列电子技术为支持的能够连接采购、加工、贮运、监管和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
4 追溯的原则和目标
4.1 总则
追溯体系应能够证明速冻食品的组份(含生产环节中的原辅料采购)、加工条件、储运、销售以及产品标识等有助于追溯不合格产品的信息。追溯体系所采用的技术是二维条码技术、加密技术、手机短信图像识别的复合防伪技术。物码对应,做到速冻食品标识的唯一性、开放性、不可复制性;将产品防伪、流通监控与消费者自我的维权相结合;运用二维条码技术,实现对速冻食品企业的有序管理。
4.2 原则
a)记录速冻食品的组份(含生产环节中的原辅料采购)、加工条件、储运、销售以及产品标识等的可追溯性的信息;
b)实现有效性的可验证;
c)为召回提供技术支持。
4.3 目标
应实现但不限于:
a)保证速冻食品品质;
b)记录速冻食品组份的投料量、使用的加工设备、操作环境、加工状态、操作人员及产品标签等;
c)能识别加工过程中各部分责任;
d)方便速冻食品的召回。
4.4 要求
4.4.1 文件
应包括但不限于:
a)形成文件的目标和方针;
b)追溯的工作手册;
c)确保体系的有效策划和实现所需的文件;
d)需要的信息记录。
4.4.2 追溯工作手册
应包括但不限于:
a)速冻食品追溯工作组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b)速冻食品的追溯流程(见图1);
c)追溯信息的记录;
d)追溯信息的保存。
5 系统功能
5.1 原料和辅料管理
a)生鲜原料的品质和用量管理;
b)冷冻原料的品质和用量管理;
c)辅料(含各类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添加剂)的品质和用量及使用范围管理;
d)包装材料的品质和用量管理;
e)消毒剂、清洗剂的品质和领用数量管理。
5.2 生产管理
5.2.1 生产物料管理
对生产过程中物料至成品的动态管理,将每批产品生产过程中物料(含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来源、品种、数量和成品及时录入系统。
图1 速冻食品加工追溯流程图
5.2.2 生产工艺管理
对生产的环境温度、湿度、持续时间和设备性状,以及操作设置的温度、时间和压力等相关参数实时记录。
5.2.3 工序作业管理
应该做到但不限于:
a)针对待生产产品建立工序作业流程;
b)实时记录班组人员工作时间;
c)实时记录产品用料情况;
d)实时记录生产用设备和过程的性状;
e)实时记录产品的检验、检测状况。
5.2.4 产品管理
5.2.4.1 对产品进行赋码管理,实时记录产品的加工和存销信息。
5.2.4.2 速冻食品应按要求在可控低温条件下入库、发货及其库存信息的维护。
5.2.5 赋码管理
5.2.5.1 配置赋码设备、设置编码规范和规划标签模板。
5.2.5.2 条码与实物一对一关联,且条码具有唯一性。
5.3 追溯管理
应做到但不限于:
a)原辅料追溯;
b)产品生产过程追溯;
c)产品销售分布追溯;
d)质量检验追溯;
e)相关责任人追溯。
6 追溯信息
6.1 要求
6.1.1 应确保追溯范围内上、下游环节信息的有效传递。
6.1.2 如实记录速冻食品加工用的原辅料、加工过程和产品标识。
6.1.3 数据保存期限应长于产品保质期。
6.2 信息划分和记录
6.2.1 应明确记录速冻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关信息的接受、处理和输出,保证信息间有效链接。
6.2.2 填写接受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记录要求见表1。
表1 速冻食品加工信息记录
产品名称 | | 批次 | | 生产日期 | |
追溯信息 | 描 述 |
项目 | 原辅料 | 原料名称及用量 | (1) ; kg (2) ; kg (3) ; kg | (1)采用标准号 (2)采用标准号 (3)采用标准号 (4)批次号 (可根据实际增减) |
辅料名称及用量 | (1) ; kg (2) ; kg (3) ; kg (4) ; kg | (1)采用标准号 (2)采用标准号 (3)采用标准号 (4)采用标准号 (可根据实际增减) |
食品添加剂 名称及用量 | (1) ; g (2) ; g (3) ; g | (1)采用标准号 (2)采用标准号 (3)采用标准号 (可根据实际增减) |
食品营养强化剂 名称和用量 | (1) ; g (2) ; g (3) ; g | (1)采用标准号 (2)采用标准号 (3)采用标准号 (可根据实际增减) |
加工过程 | 温度(℃) | (1) (2) (3) | (指主要加工环节的温度、生产过程中原辅料、各工序、半成品、成品的温度记录) |
加工延续时间(h) | (1) (2) | (指主要加工环节的加工延续时间) |
设备清洗信息 | 水质信息 | 水质采用标准号 |
消毒剂名称 | 消毒剂标准号 |
加工信息 | HACCP记录、生产班组及其负责人、产品批次 | 应具体描述 |
检验 | 出厂检验项目(1) (2) (3) | 记录检测项目的检测(1) (2) (3) (项目可根据实际增减) |
检验人: 检验日期: | (具体人名和时间) |
产品标识 | 企业名称 | | (系指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字号) |
品种、批次、规格 | ; ; | (指产品出厂标签所列出的内容) |
产品标准号 | | (指产品采用的标准号) |
企业负责人联系方式 | | (主要负责人) |
6.3 载体
选用的载体应符合GB/T 27766的规定。
6.3.1 选用要求
6.3.1.1 选择二维条码标签作为标识载体。在原料(或混合料)上附二维条码标签,在关键控制点设置配套读写器。标识载体上必须含有连接到至少一个组织的追溯信息。
6.3.1.2 标识内容在同一品种或同一包装的位置应保持一致。
6.3.1.3 应保证标识载体不对食品造成污染。
6.3.2 配置原则
6.3.2.1 标签输出设备选择
根据设定的打印位置、打印速度、条码生成等参数,标签输出设备生成二维条码,并能将信息通过打码机打印成标签,附着在被追溯物指定的位置,同时自动将条码数据记录到数据库。
6.3.2.2 标识要求
a)标识应清晰、易识别,能保持标识不因搬运或其他因素而消失;
b)码图无脱墨、无损、无畸变,边缘清晰,无发毛和虚晕或弯曲现象;
c)符号的一致性。
6.3.2.3 标签选择
选择原则:视产品具体需求、输出效果、标签的成本和适用于速冻食品等为选择标签的依据。
6.3.2.4 识读设备的选择
选择要素:
a)适用范围;
b)译码范围;
c)接口;
d)分辨率;
e)扫描属性;
f)条形码符号长度;
g)阅读规格;
h)相关功能。
参考文献
[1] GB/T 22000-2006/ISO 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2] GB/T 22005-2009 《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 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