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国以民为安,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饮食观念逐渐更新,厨房越来越大,东西越来越全。
昨日,记者刚刚走进桥西园林小区王惠兰阿姨家中,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从厨房飘出。
“阿姨您炒的菜真香呀。”“呵呵,我现在炒菜不光是用盐,还要放好几种调味品,自然就香了。”王阿姨一边说着一边往锅里撒了点儿“炒菜香”.
记者在王阿姨家中的厨房看到,厨具上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王阿姨介绍说,这里面装的都是调味品,有炒菜香、孜然粉、十三香、料酒等等,这些在10年前可都是没有的。
据王阿姨回忆,10年前,他们家的房子总共才不到60平方米,厨房只有六七平方米,冰箱小,盛不了多少东西。前几年,家里换了大房子,厨房面积也大了,冰箱、微波炉、电磁炉、电饼铛一应俱全,大米、小米、玉米面、香油、花生油样样充裕。
“10年前,我们家里只能吃一些季节性的蔬菜,菜的品种也很单一,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顿大餐。”王阿姨说,如今,不管什么季节想吃什么菜,随时到市场、超市都可以买到,百姓的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了。
品种越来越多
吃肉越来越少
百姓的饮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以前,在家里宴请亲朋好友,首先想到的就是吃鸡鸭鱼肉,毕竟在当时看来,鸡鸭鱼肉是最美味最有营养的东西。”王阿姨说,那时候吃菜也喜欢吃油水多的,觉得吃起来才美味。
如今,王阿姨可不这么想了。“现在我们家里吃饭更讲究荤素搭配,而且也不像以前那么喜欢多放油。”李阿姨边说边炒着菜,记者看到,李阿姨用的是限量油壶,每次倒出来的油都是限量的,就是为了防止炒菜倒出过多的油。
“10年前,我们家吃饭都是以主食为主、以蔬菜为辅,肉少量即可。如今,条件越来越好,餐桌上的食物品种也发生了变化。”王阿姨的老伴说,家里现在有五口人,每天少说要炒三素二荤外加一汤,并且是以吃青菜为主,吃主食为辅,吃的品种越来越多,营养丰富,不用吃太多,能量也足够。
粗粮回归餐桌
绿色才有市场
如今,百姓也更加注重吃的品质。蔬菜要吃无公害的,粮食要吃新产的,鱼虾要吃新鲜的,人们在市场、超市挑选食物时,更多的是注重新鲜、营养,而不仅仅只是价格。
王阿姨说:“这几年,家里餐桌上的鱼肉渐渐少了,蔬菜慢慢多了,一些粗粮也渐渐受到家人的喜爱。你别看市场上什么都不缺,可人的口味是越来越挑剔了,现在讲究的是要吃出健康,一日三餐更要讲究营养搭配……”说话间,王阿姨把一盘玉米面饼子端上了餐桌。
“以前,我不爱吃玉米、高粱这些粗粮;现在,一日三餐中我都会吃些窝头、玉米面饼子。”王阿姨的儿子说道,这些可是大家现在公认的健康食品。在采访中,记者从王阿姨朴实的话语里,真切地感受到10年社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从10年前向往大鱼大肉,到轻松享用丰盛的鱼肉,再到绿色食品的回归,看似小小的餐桌变化,却折射出牛城社会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