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茶饮料》国家标准(GB/T21733-2008)中,对茶多酚含量作出了严格、明确规定。
随着大众对饮料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茶饮料逐渐代替了一些传统的碳酸类饮品。百分百原茶叶泡制、不使用茶味粉、回甘就像现泡的一样,这些都是各大饮料品牌惯用的宣传语。究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称得上茶饮料,经过机械加工后的茶饮料与茶有何不同,其中的营养成份还能保留多少?
按照相关标准,茶饮料的定义可以解释为:将茶叶用水浸泡,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提取液、浓缩液、速溶茶,再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乳制品、植(谷)物的提取物等调制加工而成的液体饮料。例如我们熟悉的红茶、绿茶、花茶、奶茶、果味茶等。
其中任何一道加工程序都有可能对茶叶的成分造成损害或改变。经工业化生产的茶饮料,茶多酚、维生素C等茶叶主要营养成分都有所降低。茶多酚易与香精中的生物碱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对茶饮料的色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茶饮料的生产过程中,一定量的茶多酚往往被处理掉。
在《茶饮料》国家标准(GB/T21733-2008)中,对茶多酚含量作出了严格规定:要求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应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应500mg/kg,乌龙茶的茶多酚含量400mg/kg;调味茶饮料如碳酸类茶饮料,仅要求茶多酚100mg/kg;茶多酚含量低于这个标准,则只能被归为茶味饮料类。
消费者在选购茶饮料时,首要关注的就是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理性消费,认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