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湖南食品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影响力,但与河南、山东、福建等食品产业大省相比,湖南食品产业仍然显现出明显的差距。有湖南企业负责人很坦诚地表示,在河南有漯河这样的中国食品名城,福建的晋江更是休闲食品的聚集地,而对于湖南来说,除了一些领军企业之外,整个食品产业影响力则显得有些薄弱,整个产业还显得较为分散,集中度并不高,呈现出两极分化。
现状一:渠道构成制约品牌提升
湖南长沙的高桥大市场,作为全国着名的批发流通市场之一,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批发市场和全国第四大市场。而围绕着高桥大市场,诞生了不少的食品经销商和食品生产企业,企业与市场互相依托,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圈。
湖南坤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文艺表示,流通渠道最大的特点是现款现货,相对更加规范的现代渠道来说,流通渠道更能够满足一些企业对于现实收益的要求,降低他们的经营风险。但在国内现代渠道发展得风生水起之时,有意识地对现代渠道进行忽略甚至逃避,并非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湖南地区流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现代渠道平分秋色,与华东、华南等发达地区现代渠道的发达程度相比较为滞后,这恰恰限制了企业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的发展步伐,导致食品企业很难“走出去”。
现状二:过分注重现实收益
湖南食品行业目前比较突出的品类主要集中在肉制品、米面、粮油等方面。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目前湖南地区以土特产品为主的企业不在少数,但真正走出湖南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而这是整个湖南食品产业的一个特点。
记者在湖南期间,巧遇2012年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在长沙开幕,而农博会的现场所见,也凸显了湖南市场另外一个特点:更看重现实的收益。在农博会现场,记者看到更多的是企业明码标价,通过各种方法招揽前来参观的消费者,而对品牌形象的宣传、产品卖点的打造上欠缺一些想法。让农博会变成了一个大集市,也突出反映了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小富即安”的商业心态。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很多业内人士评论称,“对于湖南食品企业而言,现实的收益远远比未来可能的预期收益更重要。”而这样的一个思维模式,导致了不少企业更加专注于对已有市场的维护,而忽视了对于更大市场的开拓,同时在市场运作上也会显得更为粗放。
现状三:空降人才难融合 纵观湖南的食品产业,除了如加加、金浩、克明等企业之外,真正走出湖南本土的品牌并不是太多,对于这一现象,不少的企业都表示,根源在于湖南企业走出去的愿望并不强烈,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经营理念的局限。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企业都有所察觉,也在积极通过一些手段引入外部人才,“河南的食品产业之所以发达,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积极地吸引了一些具有先进理念的职业经理人进行操盘”,湖南省人人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净松说道,“而湖南的企业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效果并不好,据我了解,选择空降管理人才的湖南企业,有80%以上都没有成功。”
对于这样的问题,关键原因或许就在与职业经理人与企业老板之间理念上的差异,“对于老板来说,看重的是企业现实的发展空间,而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看重的则是长期的市场数据表现,而在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上,也难免会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吴净松对于这一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导致众多的职业经理人难以融入这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