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市场激烈的恶性竞争引发一系列食品安全隐患仍然是2014年消费者最为关注也最为担忧的事件,根治“舌尖上的安全”势在必行。民以食为天,只有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才能提高居民消费指数,让消费市场和谐向上发展!
最忧虑:食品安全
在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例如政府机构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财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房价、物价、政府公共服务,等等。在历年的“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问卷中,都会列出30多个问题作为选项,供公众选择出他们最关注的十大问题。
今年也不例外。调查结果显示, 2014年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是:食品安全(55.1%)、腐败问题(48%)、物价(43.4%)、房价(41.2%)、医疗改革(40.5%)、贫富差距(36.9%)、环境保护(36.5%)、就业问题(33.2%)、社会保障(31.5%)、社会道德风气(31.1%)。
这已经是食品安全问题连续第三年位居“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首位。(按照关注度由高到低排序):食品安全、腐败问题、医疗改革、贫富差距、房价、社会保障、物价、环境保护、收入分配改革、住房改革。2012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是(按照关注度由高到低排序):食品安全、物价、腐败问题、医疗改革、房价、贫富差距、社会保障、教育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住房改革。此前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也均进入了“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榜单,2011年位列第三,2010年位列第四,2009年位列第二。
中国人本来就有着“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吃得饱之外还要吃得美味,吃得美味之外还要吃得营养,但这一切的根源还是需要有“安全”作为保障。
在“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中,60.9%的受访者为现阶段“饮食小康”打出的分数在70分以上,可见公众对于“饮食小康”基本满意。不过,在“中国饮食小康指数”的测量中,对于“饮食小康”的测量包含五个方面,若按照“木桶理论”进行分析,“饮食小康”还是有短板的。年初进行的“2014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恩格尔系数、 食品供应、饮食安全、 营养结构和政府监管体系及力度这五个方面的指数分别为87.8、96.8、59.8、80.2和79.6分。从数字中不难看出,饮食安全无疑成为了“饮食小康”的一大“短板”。
年末刚刚完成的“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再次为这一“短板”亮了红灯。53.3%的受访者表示对食品安全状况不满意,31.9%的人对食品安全状况评价一般,仅14.8%的人对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满意。在回答“到目前为止,今年国内发生的什么事情最让您感到忧虑”这个问题时,很多受访者给出的答案是:福喜“臭肉门”、台湾查获“地沟油”工厂等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感到食品安全事件还比较严峻。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何会让公众感到担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叶岚发现,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了三大新趋势:一是食品安全的风险来源更加隐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上海福喜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现有的监管技术和检验检测能力;二是互联网食品交易市场兴起,但监管能力尚未跟上,现实中出现了大量无生产许可证编码、无产品标准号、无生产日期、厂名厂址不完全的自制食品,网售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凸显;三是食品源头污染与末端安全问题交织并存,食品安全已不再仅仅是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的问题,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污染正在对源头种养殖环节产生严峻威胁。
要从制度上根治“舌尖上的安全”
面对食品安全这个让人“忧”的问题,最近,不少地方再一次行动起来:厦门市科技局副巡视员李英华在接听市长专线时透露,当地正在加快推进“厦门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惠民项目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可在网上查询到各类食品的相关信息。
如果说厦门市民将会享受到“食品安全溯源”服务,那么珠海人更是可享受到国际级的食品安全保障。日前,“国家食品安全(横琴)创新工程暨海上丝绸之路品牌行启动仪式”在珠海举行。国家食品安全(横琴)创新工程由科技部、广东省、珠海市三方共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建设和管理,这一工程亮点颇多。该工程建设方案(讨论稿)显示,横琴将坚持国际化,试点建设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开发应用“三维码”技术、示范建设食品安全基地、培育食品安全品牌战略联盟、探索发展食品安全基金、建立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
虽然食品安全领域动作连连,但也有评论指出,食品安全仅仅有创新还不够,还需要从更深层次的制度上去解决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制度上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方面,要引入社会共治和市场机制的大监管体系意识。探索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包括消费者自我保护、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和法律制裁在内的循序渐进的社会共治体系。同时,运用“红黑名单”制度、强制责任保险、产业政策等,让市场机制在食品安全保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践行食品安全精细化监管。一是要将食品安全监管与普通商品监管严格区分开;二是要对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加以细分,重点关注城乡结合部、“三无”作坊、婴幼儿食品和容易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领域;三是进一步厘清各级监管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提升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和基层一线的监管能力。
食品安全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虽然经过不断的整治与管理,食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从治本角度看,还任重道远。还需要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和相对稳定的监管体制及运行机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