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问题频发,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在我国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日前,就农产品(000061,股吧)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问题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建立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选择苹果、茶叶、猪肉等几类农产品统一开展追溯试点,逐步扩大追溯范围,力争“十三五”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农产品也有了“身份证”,可谓更“接地气”.
事实上,食品追溯体系在我国并不陌生,早在2006年,上海就在率先开始建设追溯系统。除了上海以外,成都、杭州、宁波等地追溯体系也投入试运行,初步实现了追溯功能,并与中央平台对接,上传数据4200多万条。
今年,多地食品追溯体系的建设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据悉,自上海市《食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施行以来,上海市商务委便启动了“食品信息二维码追溯”试点工作,并于今年将此项工作逐步由菜场推广至超市、卖场、社区集市等生鲜食品销售平台。而“深圳市食品追溯信用管理系统(索证索票子平台)”的系统建设和开发也已完成,今年全深圳将有20多家大型连锁超市推广,未来还会延伸至农产品、餐饮环节、电商产品的追溯体系建设。
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食品有了“身份证”,能够理清各自职责,有效地处置不符合标准的食品,从而食品质量。不管是政策支持、舆论监督,还是企业自律,可以说当前食品追溯体系的大环境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实际问题,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迅速,太多的中小企业应运而生,各种企业在实际管理中难度开始加大,之前我国乳业提倡整合,便是出于管理的需要,当然终的出发点还是消费者。另外,溯源的真实性也很难确定。从田间到餐桌,中间涉及的产业链太长。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引起食品卫生问题。这方面国家应承担主体责任,在监管层应加大执法力度,善抓典型。可设立独立性非营利组织机构,如果体制不完善,各个环节就容易出漏洞,利益环环相扣极易导致恶性循环。
朱丹蓬还表示,政策的监督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大数据等等都是辅助性工具,企业不如从自身入手,多去学习“标杆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食材来源、内控资源、仪器设备、员工培训等的学习,行业之间加强自律、不断地进行洗牌,进而提高行业整体的规范性。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大兴区多家大型超市后发现,关于“食品追溯体系”的施行,有几家超市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其中,欧尚超市肉类食品柜台上专门悬挂了通过检疫的报告单,永辉超市(601933,股吧)肉类柜台也注明了来源。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海辉曾指出,永辉实行总部统一采购再向门店配送的模式,不管是新进场食品,还是在售食品信息变更,都要预先进行证件审核,审核通过才可入场销售。每次审核过的信息都会记入电子台账,并向各个分管地区的食品流通监管系统数据库报备,已经有了一套可追溯体系。
另据了解,我国食品标准整合已经完成,确定年内将陆续发布新整合的415项食品标准。届时,将有效解决食品标准间矛盾、交叉、重复等问题。“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再到个体消费者,这是一个庞大的整体,虽然有了”标准“也不能”一刀切“,应给”追溯体系“一些耐心和时间,使之健康成长,否则欲速则不达。”朱丹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