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抓住机遇的技术大拿——记威海浦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曲文学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工作”是曲文学一直信奉的格言,作为威海浦源食品的当家人,多年来,他积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带领企业抓机遇促转型,通过科技创新树立品牌,使得“浦源”品牌在客户和消费者中有了较高的认知度。
创建初期,浦源食品注册资金只有88万元,员工仅有15名,靠的是临海资源和粗放的水产品冷冻加工,由于受到资源的制约,企业可谓举步维艰。曲文学深知,如果这样下去,后的结果只能是被饿死,所以他决定抛弃老一套的加工工艺,使企业转方式上档次。
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曲文学带领公司经过从水产冷冻品到水产腌渍品、腌制调味品,海鲜调味品的三次转型,逐渐发展成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20000吨鱼露发酵基地、8000吨冷冻冷藏能力、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流水线灌装车间和海鲜酱精深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的物流仓库。公司生产的产品有水产冷冻、腌渍水产品、海鲜调味品等十多个系列。
“在忙也不能忘了学习”曲文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自我充电,报名参加清华大学营销班、总裁班,历时6年的不断学习提高了自身能力,也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现在公司生产的海鲜酱、鱼露、鱼酿酱油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地区,畅销国内大中城市。如今的浦源已经成为专注于海鲜调味品生产的企业。
作为公司的当家人,曲文学深知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他把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队的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确立“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的思路,着力突破技术研发人才短缺的瓶颈。
“每年浦源用于产品研发创新的资金占到了总销售额的3%至5%,这在行业内是不多见的。”说这话的是威海浦源食品的技术总工程师陈金源,一位拥有30年酱油研发经验的技术大拿。浦源公司成立之初,曲文学就一直想组建研发中心,他多次到上海,三顾茅庐之后才将其纳入麾下。陈金源表示,是曲文学对于技术创新的执着感动了他,他才决定来到浦源,一起共事。
为保持公司的技术优势,威海浦源先后与西北大学、天津生物研究所、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招聘选拔和培养2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担任公司的科技顾问,委托技术开发、产品指标检测等方式,把企业的资金优势和院所的技术、人才以及精良的仪器设备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开发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目前,公司研发的项目有三大系列八个品种,综合研发能力在鱼酿行业中处于水平。同时,曲文学重视公司的品牌建设,注册“浦源”“耕海牧渔”等商标五个,并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注册了“浦源”商标。通过品牌形象策划,公司每年参加国内外十多个大型展会,树立了浦源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了品牌美誉度,使浦源品牌在客户和消费者中有更高的认知度。
如今,52岁的曲文学依旧坚持到参与生产和研发,他说,他要把威海浦源打造成鱼露产品的企业。“下一步公司将利用三年的时间,将鱼酿系列产品的发酵能力从现在的2万吨提升到4万吨,专注高端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完成《鱼露生产工艺流程国家标准》和《虾酱国家标准》两个国家标准的制定,届时浦源将拥有三个国家标准的起草执笔,” 曲文学依旧走在不断创新创业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