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茶简称滇红,属红茶类。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年间。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
云南滇红茶文化
云南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普洱茶就已大量生产,至今普洱沱茶、饼茶、方茶、紧茶仍有相当数量的生产与销售。云南是古茶树分布多的地方,树龄千年以上、树高数十米的大茶树仍有不少数量。从这些大茶树演化选育出的云南大叶种是制造红茶的优良品种,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强,芽叶肥壮,茸毛多,制造出红茶,金黄毫多而显露,滋味浓醇鲜爽,是我国出口红茶的姣姣者。
云南滇红茶文化发展
1937年秋,冯绍裘和郑鹤春两位到云南实地观察并调查茶叶产销情况,觉得凤庆县的凤山有着很适合茶叶的生长自然条件,于是开始试制红茶;通过努力,试制成功。茶叶条索肥实,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茶种所未见。在试制红茶的期间,由于没有现在这样通畅的公路,机器设备必须在大理拆卸成零,用马帮驮运到凤庆,来回需费时半月。马帮在金舵从大理至凤庆之间的路程中有一条五尺宽的石板山路必须在江边放下驮子,商人们乘竹筏而过,马自己凫水到对岸。为了试制成功,冯绍裘等人土法上马,用木质揉桶,脚踏烘干机,竹编烘笼等等,了试制工作的顺利展开。
1939年,批滇红500担终于试制成功了,先用竹编茶笼装运到香港,再改用木箱铝罐包装投入市场。滇红茶创制出来了,冯老先生终从众人之意,定名“滇红”;“滇红”名茶就这样诞生了。此后,滇红茶产业年年向前发展,成为祖国茶叶生产上一朵璀璨的名茶之花;滇红特级工夫茶,着名红茶;其在前苏联、东欧各国和伦敦市场上享有崇高声誉,是出口红茶中售价高创汇多的佼佼者。
云南滇红茶文化现状
“滇红茶制作技艺”项目申报从2012年8月开始启动,2013年11月,该项目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经过云南省文化厅和国家文化部组织的专家论证、筛选、评审,在范围内公示,由文化部确定,报审批,2014年12月3日中央网站正式给予公布。在该名录中,滇红茶制作技艺项目的序号为932,项目编号为Ⅷ—149,属于红茶制作技艺的扩展项目。
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搜寻调查。在凤庆县委、政府和文化等相关部门及滇红集团领导的关注下,两年来,公司借“申遗”契机,组织访问老职工、老领导和老茶庄的后代30多人,抢救、搜集和整理了一批珍贵的档案、文献、文物等历史资料。包括证照9张,工具10件,访问记录13份,拍摄老职工照片13张,录像时长8小时。基本摸清了“滇红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