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茶叶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是我省茶业龙头企业牵头组织召开的行业盛会,对推动我省茶叶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我省茶叶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聚力茶叶产业抱团发展和加快走出去步伐,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值得肯定。
近年来,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提升茶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发挥茶叶产业在现代农业和富民强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政策支持,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视、关注和支持。我省广大茶叶工作者不负众望,勤奋务实、开拓创新,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强化提质增效,成绩斐然。2014年全省茶园总面积达198万亩,同比增长9.3%,产量18.7万吨,同比增长7.5%,出口额1.1亿美元,特别是综合产值达540亿元,这对湖南千亿茶叶产业目标的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以省茶业集团为首的一批湘茶龙头企业已成为同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发展十分迅速。目前,省茶业集团实现销售50亿元,经营规模及综合实力已进入国内同行业前列。更为可圈可点的是在去年茶叶高端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茶叶收购价格上涨近15%,茶农收入增长了12%,有效带动了茶农增收致富。在此,我代表省,对我省茶叶产业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省茶叶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就加快推进我省茶叶产业发展步伐,和大家交流几点看法。
一、持续推进“千亿茶叶产业”工程
我省茶叶产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对照省政府确立的“到2020年,建设300万亩优质茶园,无性系良种面积达80%以上,产量45万吨,年出口8万吨以上,实现10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的发展目标,任务还很艰巨,与浙江、福建等茶叶大省相比,无论是综合产值,还是品牌效益,差距还不小。因此,我们务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湘茶产业,推动“千亿茶叶产业”目标早日实现。
一要扎稳根基,切实搞好标准化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基地是基础。要加快武陵山脉、南岭山脉、罗霄山脉以及长岳山丘区U型优质绿茶带、雪峰山脉优质黑茶带、环洞庭湖优质黄茶带等“三大产业带”茶园基地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进程。按照“生态化、良种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茶园生产条件,特别是要完善茶园抗旱抗灾基础设施;抓好茶园更新改造、升级和新扩茶园管理;示范推广无性系良种栽培、茶叶测土配方施肥、茶园病虫绿色防控、茶叶机械化采摘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大对基地茶农的培训力度,积极帮助茶农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需求,引导茶农生产适销产品。
二要培育龙头,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市场带动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联合、股份合作、并购和重组组建大型龙头企业,避免行业内耗、无序竞争。近几年,省茶业集团、湘丰茶业、湖南中茶等茶叶重点龙头企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要进一步加大对这些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茶业企业上市融资,不断凝聚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大做强“湘茶航母”。
三要塑造品牌,加强品牌整合和打造。要加大扶持和统筹协调力度,构建茶发展、推介、保护和利用的运行机制,加强品牌整合力度,着力提升湖南茶叶品牌度和美誉度,重点打造几个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湘茶”品牌。我省现有:君山、白沙溪、湘益、金井、湘丰等品牌,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塑造,加强对湘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加强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不断提升湖南茶叶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要创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人们的消费由“排浪式”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方式,茶叶企业要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坚持走精深加工之路,大力推进茶叶保健产品和茶叶饮料开发,推动产业向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主动适应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要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促进产业升级提质,提高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与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