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庄村位于江苏句容市南端,地处镇江、常州、南京三市交界,原是茅山革命老区的一个穷山村,2008年人均纯收入却达到了8500元,三年翻了两番多;村集体实力也迅速壮大,今年投入500多万元,新办了具有国内设备、全省的有机大米加工厂。戴庄人感慨道:只要选对路,种田照样能致富。
选准路子发展有机农业
相比沿江、沿路兄弟乡村,戴庄缺少发展工业的优势;相比平原地区,戴庄没有土地规模优势。可戴庄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空气清新、水质好、污染少,又处在长三角大中城市群其间,有很大的高消费群体。为此,戴庄村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条件,发展有机农业。
戴庄瞄准的是长三角城市高端消费市场,发展的是的有机农产品。种植的“越光”有机水稻,品质受到普遍赞誉,在上海、南京、镇江、常州等地一上市就受到青睐,销售一路看好。据了解,戴庄2008年到2012年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已出炉,就是放大“规模、市场、品牌”效应,有机农业种植面积由现在的1500亩扩大到3500亩,合作社农户由现在60%发展到全部农户。
创建合作社让农民连利又连心
戴庄目前规模的有机农业项目是有机水稻和越冬蔬菜。对有机水稻,合作社实行二次分配:首先不论有机稻产量高低,均按照每亩1200斤产量的常规稻市场价收购,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第二次分配则是合作社根据有机水稻的产量、销售利润在提取公积金后,进行再分配,对精耕细作的农户实行奖励。2008年底,有机农业合作社召开全体社员年终分红大会,一次分配270多万元,户均8500元,达6万元,也有5000元,全部现场兑现,没欠社员一分钱。
村民杜忠志是戴庄个“吃螃蟹”的人,从2001年在农科所示范园打工,到个发展有机农业并加入合作社,他种有机稻、水蜜桃、养草鸡,2008年夫妻二人收入超10万元。
培训技能实现农民发展
村民杜忠志,原来也是从事传统耕作,收入一直不理想,经过镇江农科所指导,承包了村里80亩山坡地种有机水蜜桃,不但缩短了生长周期,而且口感佳质量好,原来块把钱一斤也很难卖出的桃子,现在价格卖到8元一斤,收入成倍增长。
随着合作社户数的增加和有机农业规模的扩大,戴庄人认识到,必须有自己的“能人”,戴庄长久富裕才有支撑。为此,合作社成立了粮油、果茶、畜禽等几个实用技术学习班,入社农民根据种养业项目,参加培训。现在,戴庄农民较多地掌握了农业实用技术,成为行家里手,“有机稻专家”、“有机鱼专家”、“有机菜专家”等一些土专家还经常被邀请到周边市、县村庄去传授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