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据了解,我们所说的岭南,是指五岭包括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以南的粤、桂、琼、港、澳等地区,广义还包括福建、湖南、江西与广东接壤部分,台湾、越南北部。岭南海陆变迁形成喀斯特地貌,含钙等矿物质较高。地热资源丰富,广东温泉的数量仅次于西藏、云南,居第三位,含硫量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的地域与岭南人的体质有哪些关系?具体有哪些特点呢?
孙晓生答(以下简称“答”):岭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较低,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全年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每年有约7个月平均气温高于22℃,又濒临南海,雨量多,年平均湿度大,构成一个湿热的气候特点。
在这样的环境中,岭南地区人多见气阴两虚型、阳热型和脾湿型体质;有利于蚊、螨、鼠等疾病传播媒体及伤寒杆菌等病原体的生存和繁殖;风温、暑温、湿温为岭南地区的常见温病,发病不拘于四时,临床证候多挟湿,多发的疾病有疟疾、恙虫病、登革热、肠伤寒、病毒脑、钩体病等,所以岭南在传统中一向被视为“瘴疠之地”。
问:岭南的地域、气候、体质的特点,使岭南中医药养生理念和养生方法有哪些特色?
答:岭南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岭南人在养生方面有共同的地方,就是比较注重结合当地的实际,还有当地的人群、当地的气候,构成了养生理论的3个体系。我们把它叫做“三因制宜”,就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问:“三因制宜”,这个也是祖国医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体现“三因制宜”的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呢?
答:所谓的“三因”,就广东来说吧,气候比较炎热、潮湿,这是“时”;其次,珠江流域多是喀斯特地貌,属含钙较多的石灰岩地区,水质含钙多,且广东温泉比较多,温泉多的地方矿物质含量特别是硫也比较多,含硫多,含钙、硫多的水质饮用后都容易上火,这是“地”;第三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广东人的体质,与北方人也有很大不同,这是“人”。
由于上述条件,广东人信中医、用中药、喝凉茶、泡药酒、煲靓汤、做药膳体现了广东的“三因制宜”,这就形成了广东保健养生的特色。其中由于气候原因,所以“花药”也比较多。广州的市花———木棉花就是一种很好的花药。老百姓把掉在地上的花串起来晾干,既可以熬粥也可以煲凉茶。另外岭南凉茶历代流行,功效丰富,是地方特色显著的成方汤药,更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