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商务部制定的《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开始实施。新标准将给“农家乐”游客带来更多保障,而“浑水摸鱼”的商家将受到冲击。
据《河南商报》报道,郑州市为实现“农家乐”规范化管理其标准也在酝酿之中,这意味着郑州200多个“农庄经济”将面临一场根本性变革。
五星级“农家乐”服务员
得会说外语
走进大门,操着标准普通话和流利外语的服务员热情为您引路;走进餐厅,桌上所用蔬菜是10分钟前刚刚从园中采摘下来并进行了严格清洗;到了晚上,可以在洁净的农家“别墅”内听着虫鸣、枕着皓月繁星入眠……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五星级“农家乐”旅游景点,会让你周末不出郑州,也可以享受一把这样惬意的休闲生活。
这样的五星级“农家乐”旅游景点,是商务部为其量身打造的新标准“形象”。此次性行业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
按照商务部的要求,今后“农家乐”店服务质量被划分5个等级。如果是五星级,“农家乐”服务员必须熟练掌握普通话和外语。
郑州“农家乐”已超200家
城里人吃苦成了一种“享受”。而一个个“农家乐”景点,正从城里人吃苦的嘴里催生。
“在我们区,每月至少有两家‘农家乐’旅游景点诞生。”据郑州市惠济区旅游局局长赵鸿年介绍,该区现有“农家乐”、“渔家乐”景点79家,安排从业人员2000多人。区里专门制定了办法,并拿出专项资金,扶持高层次“农家乐”发展。今年上半年,新建成的“农家乐”有黄河大年农庄、老渔夫、黄河风水源、农家大院、黄河岸等10家,正在建的“农家乐”有15家,改扩建的“农家乐”有鹿鸣山庄、通达渔村、瑶池渔村等16家。目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农家乐”已成为郑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统计,目前在近郊“农家乐”已经超过200家。
“先天”不足“后天”来补
采访中发现,部分“农家乐”景区设施简陋,环境净化、美化、绿化不够。一些农家厨房基本设施缺乏,生食熟食混放,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前由于没有行业准则,不少商家无证经营。而“服务项目单一,品位不高”也成为制约“农家乐”发展的“瓶颈”。一些地方的“农家乐”,农家本色少了,乡村的野趣淡化了,有农家特色文化内涵较高的参与体验性项目更是越来越少。加上受淡旺季影响,一到淡季便门前冷落车马稀。
“本地标准正在酝酿之中有望近期出台。政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农家乐’示范点,引导农民依托山水风光资源参与近郊游发展。”对于正在制定的本地标准,郑州市旅游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加强规范引导,把近郊游作为郑州旅游业的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