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活动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在成都《居民膳食指南2007》精彩演讲

2018-05-315888.TV 食品协会

12月15日是科协会员活动日,下午1点由营养学会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卫生部疾控局和科协普及部支持,四川省营养学会和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居民膳食指南》百场宣讲活动在成都市四川科技馆五楼会议厅举行,本次活动也是四川省科协向我省广大会员隆重推出的“天府科普大讲堂”第150讲系列公益讲座。本次活动特邀嘉宾是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来自四川省营养学会等省级学会的300余名会员享受了这场营养知识盛宴。宣讲活动、科普活动、会员活动“三合一”,内容丰富,形式,在四川省科协学术学会部唐礼华部长主持下取得圆满成功。

会员活动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在成都《居民膳食指南2007》精彩演讲

葛教授主讲题目是“合理饮食维护健康”,对《居民膳食指南》的十条原则逐条解读。在讲到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时说,尽管营养专家呼吁每天吃到50-100克粗粮,但很多人仍然习惯吃精米精面。随后讲述了 “猪肥人瘦”的故事,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吃粗粮。那是上世纪80年代在江西抚州出现的“猪肥人瘦”的怪现象,强劳力者得了软脚病,但是圈养的猪长得很健壮,是食物中毒、传染病,还是营养素缺乏?当时不得而知。由前预防科学院陈学存教授带队葛教授亲自参加调查弄明了真相,发现村子里买回碾米机后逐渐开始发病,吃米的地方发病多,米吃得多的强劳力者发病高。由于给猪吃了富含维生素B1的米糠 ,而人吃了缺乏维生素B1的精白米而出现软脚病。后来营养专家让老乡们用米糠熬水喝,软脚病慢慢缓解得到控制。葛教授 指出,谷物不能吃得太精,但粗粮也不是多多益善。

在讲到第三条“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时,葛教授驳斥了喝牛奶致癌的谬论。缘由是有人根据国外的动物试验或少数人群调查结果推测而来。动物试验的结果不能简单外推到人,按照动物试验酪蛋白促癌的剂量,人每天要喝牛奶4-5公斤,这样的饮食结构在人类实际上不存在的;国情不同,美国人牛奶摄入量太多(1-2公斤),应该减少,而人牛奶摄入量太少,平均每人每天还不足30克。

在讲到第六条“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时,葛教授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不对。吃动是否平衡要以体重来衡量,年青人 BMI可保持在20-22, 老年人接近BMI正常范围的高限。每天至少6000步,活动过量以微微出汗,人感觉舒服为度,运动后心率范围为(150-年龄)~(180-年龄)之间。葛教授不支持“少吃少动”,主张“多吃多动”, 生命之火 要烧“旺火”,而不是烧“焖火”。

民间有不少关于食物“相克”的传说,流行较广的有螃蟹不能与柿子同吃,花生不能与黄瓜同吃,大葱不能与蜂蜜同吃,红薯不能与香蕉同吃,绿豆不能与狗肉同吃,虾和维生素C同用会产生砒霜等,否则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其实,食物相克仅是传说,或来自试管中的反应或动物试验,没有科学证据。 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很多种营养素,而食物间营养素的相互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影响通过平衡膳食可以进行弥补,但不能简单将其归为“相克”。 郑集教授自1935年就亲自尝试“相克食物”, 近在兰州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的“相克食物”试食试验, 也未发生任何不良作用,研究结果有力地驳斥了食物“相克”的谬论。

关于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不少人认为酸性食物有害,碱性食物有益。蔬菜和水果属于碱性食物,对人体有益要多吃,谷物、鱼、禽和肉等食物是酸性食物,对人体有害应该少吃。其实,体内酸碱平衡可通过人体肾脏排泄、呼吸排气、血液缓冲对、神经体液等多种机制使血液pH值恒定在7.35-7.45之间,吃过多动物性食物容易患慢性病是营养不平衡的 结果,与食物酸碱性无关。我们主张多吃蔬菜和水果,也常吃适量的与、禽、蛋和瘦肉,“酸性食物有害论”是不科学的。

葛教授站立演讲100分钟,仍然精神饱满,兴趣盎然,他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演、讲出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故事,列出一个又一个科学证据,给在座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结束后,葛教授还耐心解答了听众在生活中遇到的营养问题。现场听众们纷纷表示,葛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受益终生,对《居民膳食指南》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饮食误区和谬论有更好的明辨能力。

此次讲座还吸引了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和四川科技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