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头荷斯坦奶牛井然有序排着队,走上转盘设备挤奶;价值超过10万美元的进口种牛,在牛舍悠闲地吃着紫花苜蓿草……2012南京市编辑记者企业行活动首站走进卫岗乳业,近距离看牛奶的生产过程。
每头奶牛都有“身份证” 走进卫岗位于江宁淳化的科技示范牧场,露天牛栏里几只公牛正晒太阳,它们从体型、精神气儿都显得和其他牛不一样,十分威风。“这些从美国进口的种牛,每只价值都在10万美元以上。”工作人员介绍。 牛舍的环境不错,有喷淋、鼓风等设备为奶牛调节温度和湿度,奶牛可以大口享受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口的高蛋白苜蓿草。牧场给牛“分了宿舍”,没有生过小牛的“牛姑娘”住“闺房”,出生不久的小牛则生活在“幼儿园”里,受特别的照料,喝牛奶、吃精饲料。每只牛的耳朵上都有个亮黄色的“耳标”,内部植有芯片,这就是奶牛们的电子身份证,种牛的父母亲是谁,出生于何时,信息都会显示在上面。
“大转盘”全自动挤奶,全程仅需两三分钟
奶牛虽然享受着“星级宾馆”的待遇,但并不是每滴奶都能成为产品。
早上7点,牧场上千头奶牛已经“上班”了,在一台德国进口大型挤奶转盘前,它们整齐的排着队,等待工作人员的“检阅”。工作人员说,上机器前,要先检查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挤掉前三把奶,用碘伏。“因为前三把奶量很高,不能用。”
一只奶牛站上设备后,就自动进入全自动挤奶程序,智能机器会根据“压力差”判断奶水是否挤完,记录产奶量,奶液通过管道流入恒温4摄氏度的储奶罐敏捷冷却,全过程只需要两三分钟。
全程不接触空气,出厂前经历28道检测程序
在挤奶车间门外,装满牛奶的奶槽车整装待发,车上的GPS定位系统和温控系统记录着车辆的行驶轨迹和实时温度,鲜奶维持在4摄氏度。工作人员说,奶槽车将开到乳品工业园,生产成成品。
鲜奶进入生产基地,先要经过质检。“首先要检测金属元素、农药残留和三聚氰胺等是否超标,其次是理化测试,主要检测牛奶中的脂肪、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然后检测牛奶中的数量和种类,奶制品出厂之前要经历28道检测工序。”
在加工车间,技术人员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以观察、记录每个生产环节。为了牛奶在加工过程中不受污染,管道内部每4小时自动清洗。
记者发现,牛奶从牧场到包装下线,不会触碰到空气,每一步都有迹可循,借助本地牧场优势,从奶牛产奶到加工成产品,做到全过程不超过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