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唯有“甩开膀子”干 消费者的信任才会回来

2013-03-295888.TV 食品协会
    国外代购火热,国产奶粉失宠,市场信任缺失,消费信心大减——这是眼下国人对婴幼儿奶粉的普遍心态。对此,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美菊表示,去年共进行了11次抽检,结果表明市场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都没有问题,“百合格,消费者尽可放心食用”。
    虽然为了增加广大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品牌的信心,乳企、政府和行业协会都做了大量努力,但是由于一些根本性的制度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导致公众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理支配下,继续保持着对国产奶粉的警惕和旁观,因此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国产奶粉信心的重建。这些根本性的制度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国标”的接轨与超越问题。按常理来说,既然国人对奶粉“崇洋媚外”,要重建国产奶粉的信心,就必须采取与洋奶粉同等的标准甚至是更严的标准。然而,至今国产 奶粉的“国标”仍然低下,前年制定的乳业新国标甚至被称为标准“全世界”,这无疑加大了国人对国产奶粉品质的不信任。 二是质检信息的真实性问题。虽然质检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大了对国产奶粉的抽检力度,前年起更是“月月抽检”,但由于公众对检测机构本身公信力的怀疑,加上前后不一的说法,从3月3日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说国产奶粉是的,到现今又一下子变成百是合格的,不但在数字上有差异,还出现了“”与“合格”的概念替换,这不但没让国人增强信任,从而还加深了对质检信息真实性的怀疑。三是质检信息的透明性问题。针对吕新华“是的”一说,政协委员、CCTV主持人崔永元就直截了当地说,“当然没信心啦”,因为“我哪知道1%在哪里呀?”如今也一样,“主流品牌”百合格,但何为“主流品牌”?哪些是“主流品牌”?消费者并不清楚。四是食品忧虑的整体叠加问题。多年来,我国出口产品的检测比内销产品严格,食品的出口合格率均高于内销的合格率,是不争的事实。加之,国内频发的食品事件,严重影响着国人对国产食品的信任。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只是对食品不信任的一个缩影。五是食品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缺失问题。上,很多国家都有十分严格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使得食品生产企业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出现食品问题就可能面临破产。而我国无论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双倍赔偿”,还是《食品法》中的“十倍赔偿”,都没有起到应有的惩罚效果。
    根据上述所说,根本性的制度问题不解决,只靠“喊破嗓子”来重建国产奶粉的信任明显是不够的。只有真正“甩开膀子”改革,建立起一种信任的制度以及对制度的信任,才能水到渠成。在这一点上,重建国产奶粉信任的速度,取决于“甩开膀子”的力度,人们期待国产奶粉能够成为一个重塑社会信任的样本。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