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2日,营养学会第十四届营养科学大会召开,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与君乐宝乳业集团联发布的《婴幼儿喂养状况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婴幼儿很多营养问题是由喂养不当导致的,母乳喂养率偏低、辅食添加不科学等问题依然突出。
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赖建强指出,我国0-6岁儿童在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等指标控制上已经走在发展家前列,但营养不足、超重肥胖、微量元素缺乏问题在城市和农村儿童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大原因在于婴幼儿喂养方面存在短板。
白皮书显示,我国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不足30%,与国民营养健康计划提出的50%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主要有开奶时间、分娩方式、母婴分离时间等生理因素,也有产假时长、母亲上班、代乳产品推广等社会因素。
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衣明纪在会上指出,母乳喂养率低受很多因素影响,缺乏科学的喂养意识和喂养方法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一些母乳喂养中的不当行为,如坚持先喂空一侧乳房、吸吮时间过短或过长、夜奶喂养次数过多等,会造成婴幼儿的潜在健康问题,进而影响了母乳信心和喂养率。
白皮书还显示,辅食添加时机不当、添加食物不当、添加方式不合理、成品辅食消费欠缺已成当前婴幼儿喂养中的常见问题。
根据调研数据,2017年有35.78%的家庭选择市售辅食,而首次添加的市售辅食中米粉占比达70.9%。2018年,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规模为200亿元,其中谷物类辅食占比达55%,佐餐辅食占比仅为12%。
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的汪之顼表示,很多家长简单地将辅食与米粉划等号,但实际上辅食的添加非常复杂,辅食添加通常从6月龄开始,需要添加的是瘦肉类。
出于保质期、价格等因素的考虑,商家更轻向于销售米粉等干性辅食,高蛋白、高水分的肉泥、菜泥、果泥产品比较短缺,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强,由此造成恶性循环。
亦心调查辅食消费者喂养报告发现,只有16%的宝妈辅食喂养顺序是科学的。这同样说明,辅食消费者科学喂养亟待推进。君乐宝作为奶粉企业,做辅食喂养调查不忘带上辅食,足以说明加快辅食科学喂养对于市场增量大有裨益。
另外,自制辅食的宝妈在7成左右,这是极具潜力的一块市场。
调查显示,宝妈对自制辅食的性、多样性十分在意,同时想要改善辅食处理工具、调味品以及使用更新鲜的食材包。这些关键信息可以使渠道从辅食养育中找到差异化的市场机会,也可以为成品辅食选品提供更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