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读病毒与食品 畅谈后疫情时代食品产业未来发展

2020-05-205888.TV 食品协会

当前,(COVID-19)疫情已经成为面临的共同挑战,包括在内的世界各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投入了资源。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各项科学举措,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与此同时,的流行和防控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食品行业也不例外。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一些国家的主管当局都声称病毒不会通过食品传播,而人们对此仍心存疑虑;另一方面,伴随着疫情的发展,食品工业的应急保障功能及今后的战略储备功能凸显,后疫情时代的食品产业该如何“危”中寻“机”、创新发展,值得食品科学家们深度思考。

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与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在3月21日共同组织了一场食品科学网络圆桌会议。世界卫生组织Peter Ben Embarek博士、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教授、欧洲食品局前、爱尔兰国家应急中心Patrick Wall 教授、食品科技联盟前饶平凡教授、候任V Prakash教授、食品科技联盟科学委员会候任、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Fereidoon Shahidi 教授、食品科学院院士刘秀梅研究员、罗云波教授、吴永宁研究员、谢明勇教授、史贤明教授以及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研究员等近20位大咖专家及近百位行业特邀代表悉数上线,以线上报告与互动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兼具前瞻性和权威性的食品科学圆桌会议。而此次会议也成了双方计划于今年7月共同主办的2020年食品与健康大会的“前奏和引言”。

观点一:尚没有任何关于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科学证据

WHO 食品官方网络营养与食品事件监测主管Peter BenEmbarek 在会上介绍了COVID-19 在167 个国家/州/地区确诊情况,并对病毒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表示赞赏。

“COVID-19不是食源性疾病,而是动物源性疾病(来自WHO),虽然在患者粪便样本中发现了病毒,但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与患者密切接触传播,而非食品。”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研究员表示,迄今为止,根据SARS 和MERS 的以往经验以及COVID-19疫情的发展情况,尚没有任何关于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科学证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US CDC)和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也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从进口的食品存在传播COVID-19 的风险。即使病毒可能存在于食品或包装的表面,病毒的数量也不会大到足以导致人类感染疾病,不建议对食品采取一些过度警惕的监管措施,例如,阻止在疫情严重地区生产的食品流向其他地区。

观点二:食物大量储存 营养不均衡现象在疫情期间凸显

正在武汉从事营养健康调查工作的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教授表示,疫情期间的社区封闭式管理,促使很多家庭大量储存食物,随之而来的营养不均衡现象凸显。自社区关闭以来,武汉市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食物选择非常有限。大米、面粉、食用油和鸡蛋等食品由于可以长期储存且易于购买和分发,受疫情期间社区关闭的影响较小;由于不易于存储、运输、分配和加工,水产品、蔬菜、水果、大豆及其产品,人们对其摄入量减少。调查发现,猪肉、牛肉和羊肉等红肉的消费量减少。居民可维持原有的能量摄入水平,甚至略有增加,但居民对维生素、矿物质、优质植物蛋白、n-3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摄入量不足。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