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赫章县:一棵核桃树催生的“生态裂变”中国核桃之乡”

2021-01-045888.TV 食品协会

“全国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核桃良种基地”“核桃示范基地”“中国十大名优核桃”“中国果品著名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桃栽培历史悠久的赫章,因其原生优质核桃种质资源享誉国内外。

为了让核桃品牌持续熠熠生辉,赫章县不断致力于转变核桃种植发展方式,勇敢地闯出了一条核桃资源利用和产业培育共生共荣的生态扶贫新路子,一棵核桃树催生的“生态裂变”正在悄然改变着赫章大地。

优良化种植打造“黄金果”

赫章,是南方泡核桃的分布中心之一,百年核桃古树遍布全县各乡镇。

“我们的核桃,壳厚适中、核仁色浅、含油量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大量出口东南亚国家,名声远播。”在赫章县核桃局,该局负责人彭剑当即敲了几个赫章核桃,清脆的破壳声,饱满的核桃仁,吃起来香而不腻,略带回甜。

“这是经过不断改良品种、改变栽培方式的‘黔核7号’品种,已经通过省级良种认定,主要商品指标超过了国际特级商品核桃标准,干果市场价格可达每斤30元。”彭剑满眼欣喜地介绍着“黔核7号”核桃,也回顾着“黔核7号”这个核桃“黄金果”的选育过程。

曾经风靡海内外的赫章核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到美国钻石核桃的冲击逐渐落寞,老百姓的种植热情被萎靡不振的市场浇熄,赫章的核桃产业一度陷入困境。

为了让品质优良的赫章核桃走出困境,赫章林业部门经过不断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商品化程度低、效益低等原因,导致赫章核桃没有市场竞争力。

如何打破发展桎梏?唯有“变”。只有改变生产方式,改良品种,才能再次提升赫章核桃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在核桃品种求“变”的过程中,赫章与中国林科院、贵州大学、贵州省核桃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特别是在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潘学军的带领下,2006年至2009年,“黔核”系列核桃新品种选育成功,潘学军也被群众亲切地称呼为“潘核桃”。

“黔核6号”“黔核7号”通过省级良种认定后,为赫章核桃种植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2010年,赫章县被国家林业局选定为“全国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同时被纳入贵州省“黔西北优良核桃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科技项目;

2014年,建成国家核桃良种基地10000亩、核桃苗圃基地和采穗圃基地7100亩;

2017年,全面推广春季硬枝嫁接和夏季绿枝嫁接相结合的技术措施,逐步将全县原有的百万亩实生苗核桃改培为“黔核”系列新品种;

到2020年5月,赫章县完成嫁接改良核桃品种22万亩。

目前,赫章县建起了种植面积达166万亩的“百里核桃长廊”,种植规模全国,挂果核桃32万亩,坚果年产量3.84万吨,形成了年产值15亿元的产业,产业惠及全县15万户62万人,核桃基地覆盖了全县所有贫困村90%左右的贫困户,带动贫困户18059户、80735人,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核桃种植户1.3万余户,每年为全县农民人均创收1700元以上。核桃树成为贫困群众的“脱贫树”、核桃果成为山区农民的“黄金果”。

来源:中国坚果炒货网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