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现在的人们而已,由于生活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待食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逐渐的向着高务质的食品需求来发展,日前,一项生鲜食品定型技术,采用新鲜禽畜肉、海鲜、鸡蛋、豆腐、蔬菜、海藻和南瓜等食材,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和模具成型,可以简单、快速、大批量地生产出各种形状新颖的美食。如今,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
原料处理:改良品质,提高肉制品食用价值
肉制品几乎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但由于肉本身是酸性食物,吃太多肉或肉制品会使人更易变成酸性体质,降低抵抗力。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又能保障人们可以不改变食肉习惯,民间发明人李荣祥在肉类(或其他原料)中加入海藻这一天然食材并做了其他工艺处理。
“海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价值远远高于陆生蔬菜,属于碱性食物,常食碱性食物有助于改善现代人的酸性体质,提高人体。”李荣祥说,经其特殊工艺处理的生肉(或其他原料)可将酸性降低,并增加食用后碱性含量。
据了解,该工艺处理几乎适合所有的原料,如鲜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海鲜、鸡蛋、豆腐、蔬菜、海藻、南瓜等,不同食材不同颜色搭配起来非常漂亮,也易于销售终端的摆盘和造型,增加美感。
“经过模具处理做成形状后,可以任意烹饪成各种口味,对人体健康价值远远高于食用单一肉制品的价值。”李荣祥说。
形状处理:定制模具,可做成各种造型
目前,国内肉制品较为常见的外观除肉丸子或长形、方形外,很少可以看到加工成其他形状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观处理是该项专利技术的亮点。
河南某速冻企业肉类产品研发人员解释,不添加任何物质的肉类由于黏度不够,肉里面的胶原蛋白提取不出来,难以形成组织纤维,因温度不好控制等因素难以塑形;如果要造型,必须借助成型模具或大量添加物改善其固有特性,这也是市场上肉制品外形相对单一的原因。
而该项技术经过对原料的处理后,非常有利于后期塑形,模具设备可以制成螃蟹、海马、鳄鱼、海龟等各种形状复杂的产品图案。
李荣祥专门为此设计的模具设备目前一天可以生产1000公斤产品。他表示,未来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原理,对生产环节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使图案形象更加逼真。
“不同形状、大小的产品可以对应不同的市场,以龙凤图案为例,规格较大的一个产品就可以成为婚宴餐桌的一道大菜;而海马、海龟等小动物,每份多几个可以做成一道菜;也可以做成包装类熟食甚至饮料等,而且调配成不同口味可以适合不同人群食用。各种餐厅、家庭、学校和机关单位等的团餐也都有对应的产品和图案。”李荣祥表示,他个人对该技术量产后的市场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