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举国体制下,组织化程度高,北大荒 “稳”住面积底气十足
本就有限的耕地资源,稳种大豆空间也有限。而2022年大豆和玉米收益的差距,更是让本就艰难的大豆稳种任务难度倍增。开局就让北大荒集团党委倍感压力。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集团依然高质量完成了任务,这是4600余万亩国有耕地和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高度组织化优势赋予了北大荒足够的底气。
年春节刚过,集团党委就派出专人对今年大豆生产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稳定大豆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在集团总部,在遍布全省12个地市县的9个分子公司以及113个农(牧)场,三级农业工作人员联动,加班加点,一边核对大豆面积,一边调整种植方案,终把任务细化到每个地块。
人心齐,泰山移。在集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级织上下一心,把落实大豆面积当作一项攻坚克难的重点任务来抓,实现了技术有支持、政策有扶持、订单有加持的良好开局,这也让种植户从信心不足到信心十足,为完成大豆生产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控一服务”模式在北大荒种大豆成本低、服务好、产量高,种植户抢着种
如何规避大豆市场风险,让种植户有账算、有钱赚?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在今年的主题教育过程中,北大荒集团把强化大豆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作为硬指标一体推进。
在北安分公司,管理人员人手一本《北安模式》,这本书不仅是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指南,也是分公司主题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必修课。
分公司党委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作为“双控一服务”落地的有效载体,“北安模式”一直在持续优化和完善中,但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管理人员理解有偏差、标准把握不准的情况。针对这一实际,分公司党委将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内容都细化分解再量化,并编纂成册,用来指导基层生产经营工作。
“双控一服务”到底好不好,终要靠成效检验。
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建设农场种植户李丹丹,这几天心情非常愉悦,她望着自家地里又齐又壮的豆苗感慨万千,“农场统一按照‘北安模式’标准种植,去年我家大豆平均亩产460.7斤,统供的种子、化肥品质好还省钱,各项农资成本亩节约15元左右,又统一进行销售,比以前还多卖0.1~0.2元,再加上补贴,效益相当可观。”
今年,建设农场落实大豆种植面积20.27万亩,占旱田面积的65%。
农场农业发展部农业办主任佛明珠说,今年大豆面积落实得这么好,全靠“北安模式”打样,“去年,种植玉米亩效益在844~877元,我们实施统管地块大豆亩效益在849~1079元,高下立见。”
玉米种植相较于大豆成本高,又没有大豆的补贴高,因此,在建设农场职工眼里,种大豆省事、省心又赚钱。佛明珠很自豪:“我们农场大豆产量高、品质好,职工都抢着种。”
有了“北安模式”的保驾护航,今年,北安分公司在实现肥料、种子100%集团化运营的基础上,率先完成落实大豆播种面积369.64万亩。
这两年,“北安模式”在落实大豆种植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结合今年主题教育,集团上下把学习“北安模式”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全域推广,为“稳粮稳豆”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加持!创新模式,主攻单产,北大荒大豆生产信心十足
耕地有限和单产水平低是制约大豆增产的两个关键变量。
年,北大荒集团大豆种植实现了百亩田单产622.4斤、平均亩产365.6斤,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创历史新高,给种植户带来了希望的同时,更坚定了集团开展科技攻关提单产的决心。
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集团党委牢牢把握“重实践”的要求,聚焦科技创新,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应用到生产。
月15日,北大荒集团旱田播种全面告捷,预示着今年北大荒再一次出色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大豆扩种目标。目前,北大荒大豆遍中耕结束,实现了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小小的豆子背后,是北大荒担负起端稳“中国饭碗”的重担,是北大荒履行对党忠诚、坚决听党话跟党走的庄严承诺,也是北大荒将主题教育引向深入的生动实践。
从76年前响应党中央号召,拓荒者们挺进北大荒向荒原要粮开始,无论是以稻治涝、改造低产田,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黑土地保护、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还是全力以赴“稳粮稳豆”、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北大荒这块“压舱石”都稳稳地屹立在黑土地上不曾动摇。
来源:北大荒农垦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