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被称为严奶粉新规的即将实施,要求各奶粉企业换证审核目前已经进入了尾声。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规定,对奶粉质量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会是部分不达标的企业被迫转型。

到5月31日为止,如果无法取得新的生产许可证,将无法继续生产销售婴幼儿奶粉。乳业专家宋亮向《财经日报》记者透露,国内注册在列的共有127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目前已经有约45家乳企获得新的生产许可证,虽然到月底还有一批新的乳企获得新的生产许可证,但依旧会有近三分之一的乳企无法取得许可证,面临停产或者淘汰出局的境地。
前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公布,多美滋、晨冠、花冠、纽贝滋等4家上海地区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部通过换证审查,4家企业提前整改和改造总投入超过1亿元。宋亮表示,不少企业整改费用都在上千万,很多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资金实力去整改,直接放弃了申请新的生产许可证,当然也有部分原先实力较强的乳企诸如伊利、蒙牛等本身就已经符合或接近相关细则,整改费用并不大。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晚,已对81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开展现场审查,已发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5家。
目前我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行业专家认为,单从数字上来看,我国的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和品牌的数量还是过多。工程院院士、食品专家陈君实表示,120多家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相比之下,美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量比我国大得多,却只有四个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新的细则有利于改变我国乳粉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乳粉品牌过多的局面。
对于新的细则可能带来婴幼儿乳粉价格上涨的担忧,宋亮表示可能很少。“目前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整改费用都能通过内部管理消化,不会采取提价来消化整改费用。相反,整个市场价格会走低,一是目前市场上奶粉供应非常充足,高于需求增长,甚至可能出现过剩;二是提价可能带来负面效应;三是一、二线城市趋于饱和,品牌深入三、四线城市,会推出新品,走低端价格路线。”
这样的举措等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在食品大于一切的政策环境下,就是要提高奶粉的质量,让人们享受到高质量的奶粉,对于不达标的企业,也是市场选择的一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