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促进海峡两岸乳业文化交流,大力发展巴氏奶。日前,福建省奶业协会携手台湾乳业协会,在福州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福建相关政府部门代表、两岸专家学者、相关企业及媒体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台湾鲜奶产销发达的是从1984到1996年,我是1988年担任台湾农林厅长,后任农委会主任委员,直到1996年退休。
台湾政府从一开始就给鲜奶定了一个标志,在包装上印一个“纯”字,就是百的纯,不能有其他的调味料或者用还原乳。政府对所有生产鲜奶的厂商跟农民都给予一个鲜奶的标志,还根据生产的量来给你标志的数目,管制得非常严格。不能把这个标志贴在你生产的还原奶上面,一经发现就取消你生产鲜奶和资格。
台湾为什么不怕其他形态的奶,也是因为鲜奶在台湾受到保护,鲜奶是普及品,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喝的。台湾有一个制度建立得很好,就是所谓“经营模式”.近些年,我看到福州还有别的城市,大致上都是自产自销的,就是一二三产都是由一家公司来完成的。在台湾一产的部分,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全部都是由农民来完成,并将产业所得的利益全都归农民所有,所以就会激励农民去努力。然后二产三产是由厂商来合作的,以前我在台湾当厅长的时候,每年都要为乳价,在农民跟厂商的收购价谈判,保护农民利益。所以基本上要把鲜奶生产的位置提高到国家粮食这个位置上,不是为哪一个企业或者为哪一个农民赚钱,这是国家的粮食。
让农民去养殖的时候,给他一个的规模,台湾当时在定这个标准的时候是必须要养50头以上,现在都企业化了,都养到200-300头了,还可以成立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社,不是公司的合作社。所以鲜奶的产销要社区化,不是说我今天生产的鲜奶要运到东北去,要运海南去,不是这样的做法,而是省内是省内消费,市内是市内消费,不必要运到很远的地方,这才是鲜奶,因为他每天都要生产,每天要加工,每天要上市场。虽然说他在低温储藏有一个星期或是十几天,这些都是在鲜奶冷藏期之内,都是的,所以这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模式的建立也非常重要。
发展巴氏奶有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牛奶的产量大约在6亿多吨。据了解,80%左右是被加工成固体奶制品进行消费,像奶粉、奶酪等等,剩余的20%左右被加工成液态奶,液态奶中90%是巴氏奶。我国与这个水平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巴氏奶,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是巴氏营养价值高。巴氏鲜奶是将生乳用巴氏精制而成的牛奶,其显着特点是“纯、原、活”.所谓的“纯”就是,没有任何添加,所谓的“原”就是原汁原味没有经过任何调制,所谓的“活”就是低温处理保持活性,因此巴氏奶采用低温,既有效的杀灭了有害菌,又尽可能的保护了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与超高温奶相比,乳清蛋白、赖氨酸、维生素等等受破坏和损失的程度都很少。
二是有助于推动奶业产业发展,首先可以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按国家规定巴氏鲜奶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能使用奶粉还原,也不能添加任何物质,因此拥有奶源基地的企业加工巴氏鲜奶为可靠,质量更有保障。其次可以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实践证明标准化规模养殖与散养相比,其生乳的各种指标都要更高,效益也明显更好。